走进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馆,此起彼伏的呼喝声、身体与垫子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奋斗乐章。内蒙古盲人柔道队的队员们正进行着对抗训练——没有眼神的交汇,他们靠耳朵捕捉对手的呼吸节奏,用手掌感知肢体的发力方向,在一次次摔倒与起身中,积蓄着冲向赛场的力量。
距离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蒙古盲人柔道队的队员们正紧锣密鼓地备战训练,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在黑暗中努力拼搏,向着荣誉发起冲击。
“我们从去年11月下旬就开始集训,目前队伍里共有13名运动员,其中有5名队员都是去年年底刚入队的新队员,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希望能在全国残特奥会上取得好成绩,为内蒙古争光。”内蒙古盲人柔道队耿晓飞教练介绍说。
5名新队员都是15至17岁的青少年,全都是第一次接触柔道项目,此前大多没有任何体育训练经历。耿晓飞坦言,5名新队员的加入,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孩子们是全盲或者仅有一点点光感,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所以刚开始学习动作时都会比较吃力。一般我会先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老队员们做示范,新队员通过触摸老队员的身体姿态去学习动作,一点点掌握技术要领。孩子们都很刻苦,进步很快。”耿晓飞说。
今年4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25年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上,内蒙古盲人柔道队共派出11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共摘得3枚金牌、2枚银牌。这次比赛中,5名新队员也全部上场参赛,收获了宝贵的大赛经验,其中有两名新队员还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对于初次参赛的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15岁的新队员桑佳乐说:“以前我没有任何体育基础,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我已经爱上了柔道这项运动,也很享受与队友们为了梦想共同努力的过程。今年4月的锦标赛上,虽然我成绩一般,但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过招,让我备受激励。接下来,我会全力以赴、刻苦练习,争取在全国残特奥会上取得好成绩,为家乡争光。”
今年28岁的王月是内蒙古盲人柔道队的主力队员,她曾获得巴黎残奥会银牌、东京残奥会铜牌,多次获得世界盲人柔道大奖赛金牌,在3届全国残特奥会上获得盲人柔道金牌。对于今年的全国残特奥会,王月的目标很清晰:“我的目标就是拿下四连冠,为内蒙古争光。”
在训练备战的过程中,王月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刻苦劲头,还常常主动向队友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队友们尤其新队员们更加积极地训练,更加努力地去迎接比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王月说。
“最近,队员们每天训练4个小时,每周训练6天,不断强化技术、提升体能。”耿晓飞说,“接下来,我们计划与各盟市体校的柔道队伍进行合练,采用打对抗赛的方式来提升队员们的实战能力。通过与其他队伍进行交流切磋,让队员们接触到不同的打法和风格,从而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技术。”
一次次训练中,一场场对抗中,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还是朝气蓬勃的新队员,都拼尽全力、力争佳绩,他们在黑暗中默默努力拼搏,正用汗水和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