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何晓磊十九载中秋坚守岗位:以我守护,换万家月圆!

  月夜下的坚守

    值班

    给爸妈打个电话

  当节日的月光洒满大兴安岭的林海,当国庆的欢歌萦绕鄂伦春自治旗的街巷,有这样一群“守夜人”,正将团圆的期盼藏进“火焰蓝”制服,用坚守筑牢平安防线。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阿里河大队二十中队分队长何晓磊,便是其中一员——这个国庆中秋双节,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十九个中秋节,从灭火救援一线到景区巡防现场,从战备演练场到“森爱基金”捐赠点,他以行动诠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担当。

  “妈,今年中秋又回不去了”,10月5日,何晓磊拨通了河北邯郸老家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知道你忙,家里都好,你放心。”一句“放心”,成了他最温暖的中秋礼物。19年来,他早已把对家的牵挂,化作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

  “全体人员,按预案携带装备集结,驾驶员就位!”阿里河大队营区内,何晓磊的指令打破了节日的宁静。为应对双节期间可能出现的森林火情,他正组织队员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动作干脆利落,眼神专注锐利。身高不高、身形壮实的他,骨子里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翻开他的训练档案,从新消防员到分队长,体能、技能成绩始终保持“十项全优”;他参与50余次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两次荣立三等功,七次获“优秀消防员”表彰,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与火魔博弈的生死考验。最让他难忘的,是2014年那场跨国界的森林大火。当时,俄罗斯森林大火越过额尔古纳河,直逼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作为第一梯队队员,何晓磊与359名战友星夜驰援,在“偏远无路、山高林密、气象不利”的绝境中,连续奋战60多个小时,最终成功遏制火魔向原始林区纵深蔓延。“那是春防以来最难打的一场仗,也是大型机械配合常规分队灭火的典型案例。”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何晓磊语气平静,却难掩眼底的坚毅——正是一次次实战磨砺,让他成为守护林海的“硬核”卫士。

  双节期间,嘎仙洞景区游客激增,何晓磊的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每天清晨,他会带领执勤小队对景区防火重点部位、游客集散点进行全面检查;午后,携装巡护的身影穿梭在林间步道,及时劝阻游客跨越围栏、林区吸烟等危险行为;傍晚,应急救援快反分队的演练准时开展,“五分钟内抵达现场”的要求,他和队员们从未松懈。“假期游客多,个别人为了打卡不顾安全,我们多走一步、多提醒一句,就能少一分风险。”何晓磊说,双节值守的“底线”,就是确保林区零火情、景区零事故。

  铁汉亦有柔情。9年前,阿里河大队联合当地民族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森爱基金”,何晓磊是最早参与的消防员之一。得知学校里不足50名学生全是留守儿童,部分还是残障儿童,他主动带头捐款,每年准时参加捐赠仪式。9年来,大队累计捐款捐物11万余元,而何晓磊总会悄悄多备些文具,“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再忙也值”。

  “归途即来处,他乡已吾乡。”何晓磊说,此刻的坚守,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团圆。

   文/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 摄影/何是桥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