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在重庆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的音乐类作品《快乐那达慕》、广场舞类作品《欢腾鄂尔多斯》,凭借精湛的艺术水准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摘得群星奖。
群星奖是中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国家级政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内蒙古两件作品斩获群星奖,正是广大文化工作者深耕群众文化领域、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如今的内蒙古,文化的力量根植大地,生长在广袤的阡陌街巷、城市乡村。
盛夏之夜,千人合唱《保卫黄河》的声浪划破呼和浩特宝鼎广场夜空,仿佛与母亲河的波涛同频共振。15支优秀群众合唱团队来自全区各地,他们在各地嘎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代表家乡参赛,展示家乡风貌。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构建多层次、覆盖广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形成以文化馆(站)、群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体,各类文艺协会、民间文艺团队、文化大院以及文化户为补充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建成118个文化馆、1083个综合文化站,以及上千家社会文化机构,共同形成一个深入基层的文化服务体系,成为群众参与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创作、享受文化生活的广阔平台。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落笔于一场场文艺活动。
今年以来,内蒙古相继开展了“舞动北疆”“唱响北疆”“四季村晚”“群星奖巡演”“百姓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高质量的文艺活动,以文艺之美点亮百姓生活,生动呈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全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20余万场。
群众文艺的生命力,源于民间,长于沃土。《快乐那达慕》《欢腾鄂尔多斯》两件作品诞生于基层群众的生活实践,根植于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创作培育和人才培养,推出了一批创作题材广泛、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人民生活、表达群众心声,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群众文艺作品。广场舞类作品《森林中的考考乐》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
2016年以来,内蒙古组织开展了五届群星奖评选活动,评选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获奖作品72个,其中,音乐类作品《美好家园人情厚》《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舞蹈类作品《暖·光》、戏剧类作品《压糕面》、曲艺类作品《那达慕》,群众合唱团队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教育合唱团、乌海市满都呼合唱团分别入围全国群星奖决赛,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提升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的过程中,内蒙古还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云演出、云展览等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更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内蒙古的基层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在逐步实现。文化的种子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冯雪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