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北疆,寒风渐起,而包头这片热土上却热潮涌动。在全年目标任务进入最后两个月决战冲刺的关键时刻,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满弓紧弦”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奔跑。
11月6日,在白云鄂博矿区巴润工业园内,吊臂高擎、管材有序布设,机械轰鸣、工人紧密配合。项目现场,国内领先的大规模、长距离输氢管道工程正在加紧推进。这条全长195公里的“能源动脉”,总投资11.26亿元,建成后将使绿氢运输成本从当前的13元/公斤降至3元/公斤以下,极大提升绿氢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包头市已集聚近20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形成从制氢、储运、加注到多元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达茂旗的广袤草原上,总投资59.88亿元的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个创造国内外同行业三项纪录的超级工程,构建了国内首家包含自备火电、异地新能源、园区绿电直供的复杂“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24.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约300万吨。
在东河区,物流产业发展迎来“加速期”。中洲新能源智慧物流港已完成建设并投产,为年运输煤炭量500余万吨的重卡提供新能源动力;现代智慧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冷库容量将达3.6万立方米,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呼包鄂城市群;交投空港冷链物流园项目预计形成年25万吨左右冷链物流量。这些项目共同勾勒出包头作为区域物流枢纽的清晰图景。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营商环境的“硬支撑”。包头市发改委会同金融监管分局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效显著,全市已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5类经营主体22.1万户,累计授信509亿元、累计贷款357.7亿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赋能 一诺畅行”创新举措通过推行信用承诺制、拓展“信易+”应用等举措,为8755家企业减少资金占用8.95亿元。
近日,内蒙古瑞达环保有限公司专程向九原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送来锦旗,感谢其精准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和土地要素保障难题。这一暖心场景正是包头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通过建立“企业拉问题单子、政府来解题”的工作机制,全市已形成问题收集、分办、解决、反馈的完整闭环,着力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难题。
当前,包头正以“奋战六十天”的拼搏姿态,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从氢能产业跻身国家“双试点”,到铝业新能源项目创下多项纪录,再到物流产业迎来“加速期”,这些实打实的重大项目、突破性的产业进展,正在为老工业基地注入新质生产力的鲜活基因。包头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和专项工作组作用,全面推动“容缺受理、并联办理”,确保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做好“冬施工程”,压实各区域责任,千方百计完成年初既定目标。(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梁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