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阿旗小院”聚人心筑同心

  天高云淡,走进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扫帚包村“和谐·幸福小院”,爱心食堂里的切菜声、炒菜声此起彼伏,热气腾腾的饭菜依次摆上餐桌。老人们准时赶来,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笑声洒满整个小院。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凑合吃,现在天天有热乎饭,还能和老伙计们聊天,心里暖和!”83岁的李久兰捧着饭碗,笑得合不拢嘴。

  2023年,新民乡扫帚包村利用部分集体经济资金,扩建党群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打造了集爱心食堂、休闲娱乐、互助康养于一体的“和谐·幸福小院”。爱心食堂每天免费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不仅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了邻里互助的“连心桥”,让“老有所养”的温暖在庭院里落地生根。

  在阿鲁科尔沁旗,像扫帚包村这样的“小院”并非个例。近年来,该旗以农家小院为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打造“红色、和谐、振兴、石榴”四类特色“阿旗小院”1037个,截至目前,开展理论宣讲和红色教育2816次,收集意见建议722条,化解矛盾纠纷456起,解决民生问题634个,将党员群众紧紧吸附在党组织周围,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都有较大提升。

  “红色小院”是传承初心的“课堂”。发挥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作用,开展“小院讲堂”“红色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宣教活动,并形成常态,将红色教育、理论宣讲、政策解答等融入柴米油盐,传播党的声音、宣讲党的政策、讲好党的故事。

  “和谐小院”是化解矛盾的“调解室”。以老党员、村民代表、老村干部为主体,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听民声、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效机制有效落实。

  “振兴小院”是带动增收的“加油站”。以种养大户、致富能手、民族手工艺传承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通过免费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培育畜牧兽医、品种改良、民族刺绣、电商直播等农牧业实用人才,做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石榴小院”是民族团结的“同心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多民族结合家庭和多民族共居的嘎查村、小区为主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团结故事,影响带动更多家庭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有效促进各族人民广泛交往、深度交流、全面交融。

  各具特色的“阿旗小院”正以最贴近群众的方式,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温度”。(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