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党代表直接上门,问题解决快多了!”近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四千米社区的居民赵玉琴向记者感慨道。她所居住的小区房产证多年办不下来,赛罕区党代表武剑锋在“民情恳谈日”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有关部门,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
今年以来,赛罕区创新党代表履职机制,通过“接诉即办”“集中交办”“常态履职”三项举措,推动党代表下沉基层常态化服务,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您好,我是党代表孟晋,您反映的春雨社区平房区西区大榆树周边积水倒灌问题,我已经认领工单,1小时内会和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核实。”赛罕区党代表孟晋接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拨通诉求人刘先生的电话。
这是赛罕区推行“党代表工单负责制”的日常场景。针对疑难工单,党代表严格落实“三步工作法”:1小时内认领、24小时内对接诉求人及责任单位现场勘察、48小时内梳理脉络并反馈进展。
当日上午10时,孟晋与住建部门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实地勘察完善区域排水系统方案。“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孟晋进行电话回访时,刘先生的语气满是感激。
此外,赛罕区还实施问题分级分类机制,将工单按复杂程度分为A(跨部门协调)、B(属地专项)、C(即时办结)三类,党代表牵头攻坚A类难题。截至目前,工单办结率、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咱们黄合少镇很多农户想种反季节蔬菜,但缺技术、没销路,我建议搭建‘农技指导+产销对接’平台。” 在今年赛罕区党代表建议集中交办会上,来自黄合少镇的党代表赵妙婵提出的建议,被纳入赛罕区推动解决类建议清单。
为了让党代表建议快速落地,赛罕区通过“三向打通”形成合力。打通建议收集渠道,安排专人实时汇总党代表报送建议,同步接收各党委、党工委定期报送内容;打通部门协同壁垒,明确主办、协办单位职责,以“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高效联动;打通办理闭环链条,构建“交办——督办——反馈——评估”全流程机制。
如今,赵妙婵的建议已落地见效。截至目前,赛罕区已交办市、区级推动解决类建议20余条。
“小关,最近身体状态怎么样?医保报销上还有什么需要帮办代办的?”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党代表张红英来到结对帮扶的困难退役军人小关家中亲切慰问。作为党代表,张红英按照“1+N”结对机制,固定联系人民路街道5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每月定期开展“民情恳谈日”。
小关因企业破产遭遇下岗,近年来身患重大疾病,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压力倍增。张红英了解情况后,上门为小关讲解救助申请政策,协助他整理填写各类申请材料,帮办代办申请事项,让小关备受感动。
为推动党代表履职常态化,赛罕区制定《党代表履职评分表》,明确走访群众、提案建议等6类履职清单,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年考评”。截至目前,赛罕区党代表累计收集解决群众诉求400余件,持续破解基础设施维修、出行拥堵等民生问题,让履职成效真正惠及百姓生活。(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潘佳 通讯员 高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