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留心留人:准格尔旗探索本土化选聘大学生"村官"
内蒙古新闻网  10-04-07 16:0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籍贯为准格尔旗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如果是在异乡工作,极易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受思乡思亲之情煎熬,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

  沙圪堵镇党委书记辛飞说,本乡本土,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和开展工作。此外,由于离家较近,情感上有寄托,也利于在当地解决成家等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基层工作。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设定户籍限制,有地方保护主义之嫌。对此,准格尔旗的部分乡镇干部分析说,制订任何政策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聘用期一般为2年,因此大学生“村官”制度成功的关键,就看能否尽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否留住人才。

  结合实际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忙碌起来

  26岁的王鑫,2008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曾干过汽车销售员等工作,但都不大称心。2008年11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后,王鑫被委派到准格尔旗韩家塔村任村主任助理。

  王鑫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理论修养较好,因此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三农”政策上,很快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得力助手。

  除了做政策宣传员,平日王鑫还负责写文字材料,管理农牧民远程教育室、“草原书屋”。王鑫说,由于农村的工作季节性、阶段性强,因此到岗以来,自我感觉很充实。比如,村民们无上下班的概念,一般白天干活,晚上闲时不少人到“草原书屋”借书,所以有时要值班到很晚。

[责任编辑 田娟娟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