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为准格尔旗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如果是在异乡工作,极易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受思乡思亲之情煎熬,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
沙圪堵镇党委书记辛飞说,本乡本土,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和开展工作。此外,由于离家较近,情感上有寄托,也利于在当地解决成家等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基层工作。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设定户籍限制,有地方保护主义之嫌。对此,准格尔旗的部分乡镇干部分析说,制订任何政策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聘用期一般为2年,因此大学生“村官”制度成功的关键,就看能否尽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否留住人才。
结合实际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忙碌起来
26岁的王鑫,2008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曾干过汽车销售员等工作,但都不大称心。2008年11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后,王鑫被委派到准格尔旗韩家塔村任村主任助理。
王鑫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理论修养较好,因此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三农”政策上,很快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得力助手。
除了做政策宣传员,平日王鑫还负责写文字材料,管理农牧民远程教育室、“草原书屋”。王鑫说,由于农村的工作季节性、阶段性强,因此到岗以来,自我感觉很充实。比如,村民们无上下班的概念,一般白天干活,晚上闲时不少人到“草原书屋”借书,所以有时要值班到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