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馆系列报道之四:礼仪讲解员,最美风景线
记者 刘俊霞

礼仪小姐迎接八方来客。

身着华贵美丽蒙古袍的礼仪小姐。

讲解服更具亲和力。
“你好,请问能和你照个像吗?”
身着蒙古袍的上海世博会内蒙古馆礼仪讲解员刘颖刚来到她的工作岗位——展馆入口处,参观者就纷纷要求与她合影留念。
“我知道参观者不是要和我照相,主要是我们的衣服美,有特点。”刘颖笑着和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每一个走进内蒙古馆的参观者,都要和礼仪讲解员合影留念。在接受采访时,刘颖边揉脸边说,照相笑得太多了,脸都僵了。另一位礼仪讲解员张琦说,这几天合影的游客太多了,眼睛都被照相机的闪光灯闪花了。
在内蒙古馆中,像刘颖这样的礼仪讲解员,一共有18位。引导参观者有序参观、为参观者介绍馆内各个展项是他们的工作。18人中男生7人,女生11人,全是内蒙古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学校听说他们要代表内蒙古来世博会,想了各种办法为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不耽误学业。
他们告诉记者能够最终来世博会是非常幸运的。当初报名应聘的人非常多,谁都没有把握自己能最后入围。而在确定了自己能够来上海做内蒙古馆的礼仪讲解工作后,他们更是珍惜这个机会,都希望自己能努力做到最好。
来上海之前,他们在尽量不耽误课程的同时,接受内蒙古博物院老师的培训;还尽可能多的搜集了解与内蒙古馆展项相关的各种资料。学习、练习、讨论、争执……从早到晚,没有一分钟时间舍得浪费。因为谁都不知道参观者会问什么问题,谁都想给内蒙古馆增光添彩。
从试运营开始,参观内蒙古馆的人就很多。礼仪讲解员的工作任务就比较繁重。刘颖说,他们要做的工作比较细致,而且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比如,排队人群中有残疾人或老人,他们就会为这些参观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有的参观者不注意踩到馆内的草坪了,他们就要委婉提醒,等等几乎全是琐碎小事。再有,做讲解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一位参观者是不是听清楚、听明白了,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或者需求。总之,注意力要时刻集中在参观者的身上。
张琦说,就一句“您好,欢迎来到内蒙古馆”,就不知道练了多少次,手该怎么放,身体该怎么倾,微笑如何保持,声音应怎样,都有讲究的。
记者问他们是不是很累的时候,他们说,最累的时候是下班后,好像所有绷紧的神经都松了,这才感觉到脚疼、腰酸、嗓子干。充实的日子让这些80后的年轻人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快,甚至都没有时间想家。他们说,当看到参观者因为自己的讲解更了解内蒙古的时候;当参观者感叹内蒙古馆好、内蒙古美的时候;他们由衷的感到高兴和自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刘颖说,在内蒙古的时候可能感觉不那么强烈,来到这儿以后,他们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内蒙古馆、是内蒙古。因此,他们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就算再累,只要参观者说要拍照,就一定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好;为了方便参观者取景,如果是小一点儿的孩子,还会尽量蹲着或者把孩子抱起来照;去食堂吃饭,会自觉的把餐具送到指定地点;走在场馆内,两个人就走成一排,两个人以上,就走成一列……刘颖说,可能这些举动,别人不会注意,但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
18位礼仪讲解员分成3组,采取轮班制。不上班的时候,就在住处学习。对于几个今年还准备考研的人来说,学习的压力就会更重一些。但他们告诉记者,就算时间再紧张,学习压力再大,他们也不后悔,因为能代表内蒙古参加世博会这样的盛事,这样的经历是自己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财富。
而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认同。来自云南的参观者张正说,内蒙古馆的礼仪讲解员男的帅、女的靓,服装美,笑容美,服务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