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周边的一些中东国家也对伊朗核计划忧心忡忡。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盟友以色列坚决反对伊朗发展核计划,并威胁“随时可以对伊朗发动战争”;近来,沙特也透露愿意为以色列对伊朗作战“放开领空”,阿联酋则积极参与到了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当中。王京烈认为,地缘因素决定伊朗只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麻烦”,但却是以色列实实在在的“威胁”,所以以色列总是力图为打击伊朗“推波助澜”;而周边阿拉伯国家也不希望破坏现有的力量平衡。
但是,伊朗认为其核计划是“关涉民族尊严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国策”,不会轻言放弃。正如美国外交学会专家雷塔基所言,对于伊朗越发严厉的制裁可能反而会促使其对核武器产生更大需求,因为伊朗会认定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在面对力量强大的西方时找到平衡。
巴以,可能调转船头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月8日表示,以色列愿意与巴勒斯坦恢复“面对面”的无条件和谈。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暗示或在今年9月重启巴以直接谈判。5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与巴勒斯坦总理法耶兹也举行了会谈,这是以色列对加沙发动“铸铅行动”以来的首次高层次接触。以上这些积极动向可能暗示着,渐行渐远的巴以和平进程又向着积极方向调转了船头。
巴以问题错综复杂,是中东诸多问题的核心,久拖不决,影响整个中东形势。近年来,巴以双方剑拔弩张之势日甚。激进力量哈马斯在对抗以色列的斗争中表现抢眼,并客观上控制着加沙地区;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对巴方持强硬立场,甚至在建设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与美国龃龉。
由于实力上存在差距,以色列在巴以和平进程中占有主动。此次内塔尼亚胡的表态,可认为是顶住国内政治压力、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多方努力的一次“妥协”。以色列执政党右翼和宗教联盟对冻结犹太人定居点存在疑虑,不希望内塔尼亚胡向美国让步;但美国为尽快促成巴以和谈以获得阿拉伯国家在伊拉克、伊朗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支持,不断加大对以压力,而土耳其、埃及、沙特等国的外交施压则把以色列置于孤立的国际环境中,内塔尼亚胡的表态也有解燃眉之急的用意。
由于在解决巴以争端方面存在分歧,3月28日落幕的第二十二届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没能为促进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提出实质性举措,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被一些西方媒体指为“口惠而不实”。对此,王京烈指出,必须肯定阿拉伯国家在支持巴建国上的坚定立场和所付出的努力。回顾历史,阿以冲突分为三个阶段:从以色列建国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马德里中东和会的相持阶段,以及从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的政治解决阶段。目前,阿拉伯各国都在积极努力寻求政治解决,但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谈进程产生了一些反复,但政治解决的主旋律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