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善民生作为和谐构建的当务之急
改革是为了职工群众,发展也是为了职工群众,这是安国通局长始终强调的目的和根本。林管局(森工集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连续几年为在岗职工增资,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4088元。同时,偿还了历史拖欠的医疗费、工资、旅差费1.05亿元,偿还了历史拖欠的2.25亿元退休职工养老金。为解决林区职工住房问题,按照国家对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的统一安排,林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4亿元资金配套棚户区改造工程,使列入计划的106.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部当年开工建设,有60.2万平方米棚改工程已交付使用,1.27万户、3万多名职工群众喜迁新居。同时,还积极争取了国家棚户区改造异地建设试点,有4860户林场、林业局职工将移居到牙克石、根河、鄂伦春等旗市所在地,加快了属地城镇化进程,改善了职工居住生活条件。为彻底扭转林区“老、穷、旧”、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落后面貌,全面开展了“树立新形象,建设新林区”活动,从对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最直接的改善环境、清洁文明生产、规范管理入手,对外树立新形象、对内激发新活力,先后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四旁造林绿化和修缮公路沿线的局、场、所等项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为同步提升林区的软实力,通过引导职工形成尊重生态环境、守护绿色家园的价值取向,使林区干部综合素质、职工业务素质、居民的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经过改革、创新、发展,崛起中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踏上了新的科学发展新征程。面对林业发展的大好趋势,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已经确立到2012年林区开发建设60周年时,初步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创新发展、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阶段性目标。在生态建设上,切实发挥好林业的“四个地位”,勇于担当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到2012年有林地面积再增加20万公顷以上,活立木蓄积再增长4000万立方米以上;到2020年,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的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做出应有贡献。
壮阔的林海,富饶的兴安,蕴藏着无限商机。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环境,林区充沛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发展基础,决定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渐趋完备的生态体系、日益发达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和日趋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走上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务林人在全面建设现代林业、和谐林区、小康林区的关键时期,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凭着奉献者的追求、开拓者的毅力,为林业建设、为边疆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