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长假休闲遭遇"消费陷阱" 快乐旅途令人"心神不宁"
内蒙古新闻网  10-10-08 09:4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吃饭:“霸王条款”多“算错账”成惯用伎俩

  国庆长假,不少人选择与家人、朋友到饭店、酒楼聚餐,各大饭店都爆满。但是不少游客发现,酒店“偷梁换柱”现象和服务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心情。

  10月3日中午,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王东海招待前来内蒙古旅游的几个朋友吃饭,他特意选择了在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昭君大酒店就餐,点了一盆特色菜羊脊骨和几道青菜,大家对菜的味道还比较满意。餐后服务员送来账单,显示消费了900多元。

  王东海正要结账,一旁细心的张女士接过账单,仔细核对,发现235元一份的羊脊骨竟然写成了两份,于是向服务员确认。

  “你们当时要的是大盆的,我们这里大盆就按照两份计算。”服务员说。“可是你们的菜单上没有区分大份和小份的价格呀,那就应该以菜单上的价格为准。”张兰兰反驳说。

  在几番争论后,服务员只好说是“算错账”。张兰兰庆幸地说,多亏仔细看了看菜单,否则很容易成为“冤大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种“算错钱”的骗术实际上就是多加菜、多算钱,尤其在点菜较多时,顾客往往懒得核对,或者争抢着结账付钱,却来不及核查账单,从而给这种故意“算错钱”的骗术以可乘之机,对此,消费者应当多留个心眼。

  景区餐饮服务的问题同样不少。记者在周庄古镇一饭馆点了一份68元的“水晶虾球”,结果发现就是几颗小虾仁炒黄瓜块,而菜谱上显示的是由大青虾做成的。于是拿菜谱询问服务员,得到的答复却是“菜单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消协部门提醒说,消费者不能姑息商家的“霸王条款”,可以拒绝付款或者向消协举报。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