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为筹路费抢劫161元
被告:小刚,19岁,湖南人
近日,在顺义法院的一间法庭内,19岁的小刚悔恨不已,因伙同他人抢劫路人161元,小刚被判入狱两年。
小刚出生在湖南农村,是家中独子。为了让儿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再像老辈人那样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小刚的父亲在小刚上小学后就外出打工。小刚的母亲一个人在家辛苦操劳。她从不让儿子插手干农活,为的是让小刚专心读书。
然而,眼看着村里有不少人都到大城市打工,有的人还发了财,小刚无心念书,刚上高中就辍学了。今年6月,小刚和两个老乡结伴来到北京。现实的残酷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小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身上的钱很快所剩无几。为了填饱肚子,他在一家小饭馆打杂。劳动强度大、挣钱又少,小刚没干满一个月就辞去工作。小刚的两个老乡也没找到工作,三个人决定返回老家。
7月的一天晚上,三个人商量着要去火车站买票回家。几个人掏空口袋,发现只有3块钱,连吃顿饭都不够。于是,小李提议去抢点路费。
当天晚上11点多,三人来到一个公交车站附近。一名年轻女子拎着包独自走来。小李蹿出将对方拦住,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抵住她的后腰。小刚趁机向该女子要钱。年轻女子的包里只有161元现金。年轻女子逃脱后立刻呼救,小李被当场抓获,小刚自首,小武如今仍在逃亡中。
案例三:发生口角划车泄愤
被告:小高,17岁,河南人
和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穷二代不同,17岁的小高身上没有任何一点农村的印记。小高的父母是在北京打工认识的,后在北京生下了他。
小高一直在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念书。初二时父亲病逝,母子俩的生活陷入困境,小高也因此辍学。母亲想带小高回河南老家,小高却死活不肯回去。“家里没有朋友,我又不会种地,回去干什么?”小高执意留在北京,靠打零工和朋友的接济生活。公园的椅子、网吧都是小高睡觉的地方。小高口袋里的钱总是不够花。
表面上,小高似乎融入了城市生活:说着普通话,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上网打游戏、聊QQ,吃肉串儿喝啤酒……但经济上的拮据、内心深处的受歧视感,总让他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
去年6月的一天,小高和几个朋友在一家小店吃烤翅。朋友吃完先走了,小高想打个电话,发现手机没电了。小高向邻桌赵某借用手机,正准备走又想再打个电话。小高提出再借一次,却看到了对方眼里的不屑,只好作罢。
回去的路上,小高越想越生气,于是叫上好友小张,追上赵某一顿拳脚,打得赵某直求饶。停手后,小高又抢走了赵某的手机,然后扬长而去。
几天后,小高再次打人,原因仅仅是受不了邻桌吃饭的陌生人吹牛。今年7月,小高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后划了对方的车而被抓获归案。近日,小高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一年。
-专家建议
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顺义法院在调研中指出,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道德教育。其次,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普遍较低的窘境,加大政府就业扶持力度。比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找到理想、稳定的工作。
完善各项社保措施
此外,还应完善针对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逐步放宽对农民工获得城市户口的限制,努力解决农民工继续教育、子女就学、医疗、住房等主要问题,促进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开展心理指导
专家表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融入城市,更要在自我认知、生存方式乃至价值观等文化认同上融入城市。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缓解普遍存在的消极、自卑、压抑、孤独等不良情绪,以此增强心理抗挫能力。
异地社区矫正立法
被判缓刑后仍在异地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并不少见。由于社区矫正立法的不完善,在流动人口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异地社区矫正较难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被判处缓刑后很少有人回到户籍地报到,更不用说接受社区矫正了。而仅在顺义法院今年1月至10月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中,再犯的就达到40人,再犯率接近10%。
为了减低缓刑新生代的再犯罪率,顺义法院建议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进程,明确缓刑执行机关职责,将司法所进行社会调查作为法定义务,确保准确判处非监禁刑。严格执行报到、请销假等制度规定,对于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罪犯及时收监,杜绝脱管、漏管现象。(记者颜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