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就是一点(葡萄)原汁都没有?
昌黎嘉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技术员:
没有。
解说:
那么这些用水、酒精、香精、色素调制出来,甚至不含一点葡萄原汁的假葡萄酒,对消费者的健康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黄卫东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教授:
由于他这种不规范的生产,那么他就可以更容易造成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甚至一些有害物质的进入,它会引起我们头疼,心率的不正常,甚至致癌。
解说:
随着当地葡萄酒造假生意的越做越大,一些看似与葡萄酒完全无关的企业,生意也随之火爆起来。临近昌黎县城的秦皇岛龙山泉酒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白酒和食用酒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白酒厂的主要客户居然是昌黎县的一些葡萄酒厂。
记者:
昌黎的话,有多少家葡萄酒厂在你这进酒精?
杨洪玉秦皇岛龙山泉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反正有个七八家,不都从我这进,有时候我也忙得送不过来。
记者:
你一年卖葡萄酒厂的酒精你一年能卖多少吨?
杨洪玉:
卖四五百吨。
解说:
原来,酒精正是许多葡萄酒厂用来勾兑假酒的原料之一。被造假葡萄酒带火的不仅是白酒厂,还有当地的食品添加剂买卖。在昌黎县城汽车站附近的鑫亿食品添加剂店,老板告诉记者,由于不少葡萄酒厂从她这进货,卖的时间长了,连她都知道造假葡萄酒的主要配方了。
鑫亿食品添加剂经销处经理:
低档的使用我的东西多,像这个色素、酒石酸,柠檬酸、柠檬酸钠、丹宁、香精。
解说:
假酒调制好了,想要卖得出卖得火,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嘉华酒厂,销售经理从一个立柜里搬出一个纸箱,里面全是假冒的各种国内外名牌葡萄酒的标签。
程和明昌黎嘉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仿真度)95%以上,一模一样不可能,咱没人家的真软件。谁说做得一模一样,我跟你说,那是谁也做不出来。
记者:
一般的消费者?
程和明:
消费者看不出来。
解说:
假酒贴上假标签,摇身一变成了名酒,销量自然不成问题。
记者:
你这儿一年大概能走多少酒?
程和明:
40万箱。
记者:
40万箱啊?都是贴标的吗?
程和明:
对。
解说:
按照一箱六瓶计算,仅嘉华这么一个小酒厂,一年就能销售240万瓶假冒的名牌葡萄酒。那么这些假商标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里是离昌黎县城不到五公里的抚宁县留守营镇凡南彩色包装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正在印刷假冒的名牌葡萄酒包装和标签。
记者:
你印这些大牌的标没事吗?
常磊秦皇岛凡南彩色包装有限公司业务员:
没事,现在拉菲啊、长城啊、张裕。
记者:
都能做?这事会不会有风险?
常磊:
有呗,现在查得相当严。
解说:
公司业务员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假酒标在当地供不应求。虽说查得严,但公司做这种生意已经十几年了,没有出过什么大事。从各种勾兑原料到假商标、假包装,昌黎县及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造假酒一条龙的完整链条。经过这样的产业链,最终出炉的假葡萄酒经过批发,再销售到零售市场,利润相当惊人。
知情人:
它的原汁的成本不会超过一块钱,但到市场之后就不一样了,如果采取贴牌或者傍名牌,或者纯造假的情况下,它的利润的比例就会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解说:
据调查,这些生产假酒的工厂一般都有正规的生产许可证,但是要找到他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当地一家知名的葡萄酒企业,野力葡萄酿酒公司。
绕过野力公司的两个大车间,又经过一道小门,最后进入一个院子,制造假酒的更好酒业公司的生产车间就设在这个院子的深处。那么作为一家当地著名,在全国也小有名气的公司,野力怎么会允许一家造假企业在自己的厂子里生产呢?
记者:
你这个更好和野力具体是什么关系?
王敬宇: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我说了嘛,就是一个公司注册了三条(生产)线,野力是做品牌的,卡斯特(公司)和这更好(公司)是做贴牌的。
记者:
是一个老板吗?
王敬宇:
其实老板就是一个。
记者:
其实是一个?
王敬宇:
对。
解说:
原来更好公司和野力公司本来就是一家,用野力公司的名义来生产真酒,用更好公司来做假酒,谋取更大的利润。
知情人:
就是一个工厂有几个名称,私自注册的公司是看不到的,又没有牌子,这就是规避打击的一种办法。
解说:
对于制造假酒的行为,当地有关部门并不是没有监管措施,在不少葡萄酒厂的车间里都安装着这样的监控摄像头。
王敬宇:
是昌黎县技术监督局安的,它就是监视你啥呢?就是监视你做假货。
记者:
它能24小时间监控吗?
王敬宇:
24小时监控。
解说:
据了解,这些摄像头都连通到了当地的质监部门,还设有专人监控。但在不少酒厂记者看到,工人们就在这些摄像头底下,毫无顾忌地灌装着假冒的名牌葡萄酒。在嘉华酒厂,成批的假冒长城牌葡萄酒就直接对方在监控摄像头的下面。
记者:
那监控的话,那在这贴标,它不都看看得一清二楚吗?
程和明:
没事没事,我都不怕你怕啥呀?
演播室主持人敬一丹:
在昌黎县一些葡萄酒厂的老板造起假来似乎已经没了什么顾忌,您听这话“我都不怕你怕啥”,表面看起来是那些安装在造酒车间里的探头成了摆设,可是实际上是当地各个部门的监管成了摆设,成了空壳,这就纵容甚至催生了一条造假酒的产业链。大量假葡萄酒就这样源源不断的被制造、被销售,坑害着消费者。那么造假者为什么不害怕?监管体现在哪儿?昌黎县的监管部门面对着这样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