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直击城市“陪读村”
内蒙古新闻网  10-12-24 10:4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文汇报  
 
  时间相对论

  高三陪读,据称是华师一附中的一大传统。学生曰:住进陪读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而陪读家长则明显感到,来到这里后,很多时间需要“被填充”。

  茅店小区,也是许诺曾经住过的地方。许诺的老家在湖北的另一个地级市——孝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许诺初中时由外公外婆照顾,考进华师一附中后,就开始了住读生活。刚开始,一个班级有四五十名同学,到了高三,只有4、5个学生留在学校。同学们都选择陪读,涌进了茅店小区。

  高三学生为何要扎堆离开?到底是谁提出了陪读?在走访茅店小区“陪读村”400多名租户后,同济学子发现,由父母主动提出陪读的比例高达80%。那么,是家长剃头担子一头热?他们继而调研,又有了新的发现:孩子支持父母陪读决定的,占到了73.1%!换言之,大多数孩子对于父母的陪读决定是支持的,或者说是一家人共同做出了陪读的决定。

  对于这一调研结果,许诺并不感到意外。“到了高三,学习太紧张了,陪读可以省出很多时间。”

  这是一份华师一附中学生的基本作息表:早上7点半上课,中午11点45分下课;下午2点上课,下午5:30分放学;6:30分以后晚自习,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待住读的学生回到宿舍,最晚11点半熄灯。

  “如果住在学校宿舍,除了上课、参加自习外,还要自己打饭、打水、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食堂去晚一点,饭菜就没有了。学校生活老师对寝室卫生管理很严格……”重返“陪读村”后,许诺发现租住在这里的很多师弟师妹,正在复制她过去的生活,大家的境遇和想法都差不多:虽然每天中午和晚上要从学校赶回家吃饭,然后赶去学校,来回两趟也要花去40分钟时间,但确实达到了“吃住更好,生活负担更小”的目的。

  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陪读村里的家长,也是另一道风景。

  租住在茅店小区92号楼的李女士,家在湖北黄石。今年,她的女儿在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上高一,她遂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全程陪读。“这里的陪读家长,有当老师的,有当医生的,有做生意的,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全职太太。”李女士发现,在“陪读村”里,她为孩子作出的“牺牲”,一点不算什么,而是常态。有些“夸张”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不惜让一家老小五六口人都搬进了“陪读村”。

  陪读的家长大军中,占多数的还是老年人。很多学生父母放不下工作,只好请祖辈“出山”。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告别自己熟悉的土地和家园,栖居在武汉城郊的出租房里。许诺高三那年,就是由外公外婆跟着陪读的。

  在茅店小区住上一阵,家长们会三五成群,结成自己的小圈子。早上7点30分孩子上学后,不少家长会招呼着一起去菜场买菜。为了给孩子添更好的伙食,买到更价廉物美的东西,这里的家长甚至与附近的一家平价超市建立了长期联系——每到早上8点,这家超市的班车就会准时停到小区门口,陪读家长们浩浩荡荡地出门购物。待到11点,这些家长都会坐着同一趟班车赶回家中,为孩子做午饭。

  整个下午,是陪读家长最无所事事的时段。孩子在学校上课,离放学还早,家长们则聚在一起打牌、健身,有的相约散步、聊天。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辅导书有用,如何减轻孩子的压力……这些都是家长们“互通有无”的话题范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在茅店小区租房的陪读家庭,都排斥一样东西——电脑。一些决绝的家长甚至连电视机也不装,生怕影响孩子学习。但这个“陪读村”附近,却开了20多家网吧。除了年轻的学生外,部分家长也会光顾网吧,打发时间。

  对很多家长来说,到了“陪读村”后,他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了。时间,有时候需要“被填充”。

[责任编辑 王雅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