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压力
“陪读村”的波澜不惊只是表象。几乎每一个租客都把这里当成实现梦想的中转站: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但每个陪读孩子的身上,都肩负着改变一家人命运的期望。
除了华师一附中边上的“陪读村”外,在李毅韡的高中母校武汉二中,以及许诺老家所在地的孝感中学等众多名牌中学附近,都有规模不小的“陪读村”。
从小区规划和周边设施来看,“陪读村”和普通的居民区并不二致。但“陪读村”的特点在于,这里更像一个高压锅——表面上波澜不惊,生活其中的陪读家长和孩子,各自承受着不为外人道的压力。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喜怒哀乐都与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挂钩。在湖北孝感中学,很多受访学生“揭密”华师一附中陪读率超高的原因:这个学校的竞争太激烈了,光实验班就有两个,一个叫竞赛班,专攻各类竞赛,指望保送上大学;还有一个是高考班,以“出状元”为目标。其他平行班的学生,都要跟他们比照,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每月有月考,还没考试就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学校根据学生上一次月考的成绩安排考场,你在第几考场,其实就知道自己在年级里的大概名次了。”越是到了高年级,排名座次越残酷,也就越让一个个学生不得不逃离学校,躲到父母的羽翼下透口气。陪读的另一好处是,晚上可以挑灯夜战,不再用受寝室熄灯时间约束。
在李毅韡的印象中,有位妈妈就是因为儿子进了华师一附中后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得不放弃工作,前去陪读。入住“陪读村”后,这位妈妈发现,很多成绩偏中下游的学生家长,都弥漫着焦虑、烦躁情绪。其实,华师一附中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已很严格,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但为了帮助孩子尽快提高成绩,跟上学习进度,这位妈妈还是咬了咬牙,作出决定:让孩子周末继续补课。不料,在联系补课老师的过程中,这位妈妈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一起补课。最后,她的家干脆变成了一个小教室,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周末再加课!
而在华师一附中,学生对孝感中学的陪读情况也“知根知底”。“孝感中学选择陪读的学生其实更多。”当地的学生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孝感中学的学风和升学率都比华师一附中略逊色一些,同学中间又盛传,如果要抵制学风欠佳和外来诱惑,尽量减少和贪玩同学接触,最好的办法就是搬出学校去住——父母陪读,是最好的监督。
“陪读与学习成绩提高,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一点。”李毅韡在调研时,曾和不少高中生攀谈,他们中有的才读高一,有的是毕业班学生。不少正在向“考上重点大学”这一人生目标攀爬的学子们告诉这位大哥哥,刚开始他们并不同意家长陪读的做法,尤其到了青春叛逆期,总渴望更多自由。但渐渐地,孩子和父母的目标就一致起来:今天,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付出一切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孩子能受到优质教育、考上名牌大学;明天,孩子成为“天之骄子”,必会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并感恩父母。这层简单的逻辑关系,在“陪读村”里如同信仰一般,被演绎得异常清晰。
离开茅店小区的时候,同济学子们获知一个消息:从本学期开始,华师一附中不再允许学生走读,学校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许,茅店小区“陪读村”的热闹会就此刹车。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只要升学压力还在,只要升学实力“出类拔萃”的学校还在,陪读现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