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出租车对讲机让乘客有点儿烦
内蒙古新闻网  11-04-28 22:3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自律是关键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经有5568辆出租车,有不到一半的出租车安装了车载电台或者无线通讯设备。

  据呼和浩特市运管局出租分局业务室主任袁晓宇介绍,近两年来,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及时了解路况,开始小范围的安装对讲机。后来,随着安装车辆越来越多,个别出租车司机开始利用对讲机聊天、骂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他告诉记者,由于出租车属于特种车辆,在《出租车管理条例》中还没有对出租车对讲机“该不该安装、怎么安装、安装后如何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所以给管理带来极大难度。袁晓宇表示,呼和浩特市运管局出租分局虽然是出租车的主管部门,但安装对讲机是出租车司机的个人行为。对于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运管局出租分局也有所考虑,未来会逐步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他还告诉记者,出租车使用的对讲机都经过严格审批,各公司都能够遵守无线电管理规章制度。出租车司机使用对讲机是有好处的,能对司机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希望出租车司机加强自身素质,多加自律。

  乘客反映大

  乘坐出租车时您是否遇到过出租司机开车过程中用对讲机聊天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4月25日记者在昭乌达路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6位市民说不止遇到一次,1人说没有遇到过,3人说偶尔遇到过。出租车司机开车时用对讲机聊天是否合适?受访的10位市民中,有6位市民认为不合适,他们称如此开车很不安全,也很不尊重乘客。

  “司机对着对讲机没完没了地聊,万一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交通意外怎么办?”提起几天前的一次乘车经历,张璐颇感无奈。她说,前几天她乘坐出租车从新华大街到海拉尔大街,司机一开车就顺手拿起了旁边的对讲机。他先是向另一个司机通报了一下自己的位置,随后又询问其他司机拉了多少趟活儿,不时还开几句玩笑。在使用对讲机时,他只能用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在转弯时才把握着对讲机的右手搭在方向盘上。“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张璐说,她乘坐出租车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司机闲聊时,用语不文明,让人听不下去。

  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鹏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在机场接一位外地朋友,在乘坐出租车前往酒店的途中,司机一直在用对讲机和同行聊天,交流载客的趣闻,还不时带出几句脏话。由于信号不好,对讲机一直发出杂音,让李鹏和朋友感觉很不舒服,于是他以朋友刚下飞机需要休息为由,让司机暂时关掉了对讲机。

  出租车司机郝盈告诉记者,她车内的对讲机早已经拆掉了。郝盈说,车内对讲机经常会传来一些司机闲聊的声音,有时候开车的时候她觉得很吵,也不习惯他们把对讲机当成闲聊工具,于是干脆就把对讲机拆了。

  【相关链接】

  重庆出租车对讲机下岗

  据了解,在重庆,曾经是出租车噪音源的对讲机,已经被全部拆除。

  当初安装对讲机,是从出租车治安角度考虑的。重庆市领导最后要求有关部门将出租车对讲机拆除,原因是出租车司机用对讲机交流出现说脏话现象。乘客对此意见相当大,甚至以“影响城市形象”为由,反映到了重庆市政府。

  70%乘客反感出租车内噪音

  因为出租车司机没有将收音机音量关小,一些乘客拒绝支付车费。记者在约10天的随机调查中发现,70%的乘客对出租车内噪音相当反感,超过20%的人无所谓,不到10%的人能接受或基本能接受。

  接受随机调查的秦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秦先生路过南岸区南城大道,看见一位乘客在与出租车司机争吵。争吵内容为:乘客上车时,出租车的收音机开着。乘客欲打电话,但出租车司机没有将音量关小。乘客甩出一句有点难听的话,出租车司机因此赌气不关收音机。最后,乘客拒绝支付车费。

  要尊重乘客意见

  乘客要对出租车内噪音说“不”,但出租车司机却很明确说:“乘客‘装怪’”。

  据了解,几乎所有出租车司机都有通过收音机了解道路状况的习惯,他们解释“这也是为乘客着想”。

  “只要你说了,我们肯定关。”说到车内噪音,出租车司机基本上都是这句话。

  不过乘客要求的是“主动”。在他们看来,收音机或对讲机播出的内容,很多乘客并不愿意听。因此,乘客上车后,出租车司机应主动关或征求乘客意见。

  出租车司机自己也承认“主动关的时候不多,主要是没有意识到。”

  来自行业管理部门的消息说,对此没有明确的要求,但称“要尊重乘客意见”。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