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餐具行业在争议中前行
消毒餐具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到底该不该收费?如何加强对消毒餐具加工企业的管理?消毒餐具是否真正安全?
此前,媒体上关于消毒餐具加工企业卫生状况不达标的报道经常出现,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
贾显峰说,消毒餐具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准入门槛太低,缺少行业标准。“规定要求加工企业车间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但从现实情况看,如果引进大型加工设备,至少要达到1000平方米。”他说。
之前,北京、江苏、云南、陕西、河北等地政府公开倡导“中小餐馆餐具集中消毒”。以北京为例,2007年北京市政府就在怀柔区700家民俗旅游接待户和部分中小餐饮企业试行消毒餐具,同时在餐厅相对集中的东直门簋街推广使用,随后逐渐在全市推广餐具集中消毒模式,重点是不具备消毒设备的中小餐馆。根据规定,餐馆以1元左右的价格推荐给食客,同时消费者也可选择由店家自行消毒的免费餐具。
试点期间,仅怀柔试点日均配送餐具就达1.9万套,年减少污水排放1万吨以上。对于缺水严重的北京来说,此种方法不仅节水,还避免了食源性疾患的传播。
但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钟萍认为,餐饮行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免费餐具是其法定义务。
钟萍说,在与其他省市消协同行进行工作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餐具是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必须的配套服务,是消费者就餐消费的前提。
此外,有关专家表示,餐饮业使用消毒餐具,在保障餐具卫生的同时,也节约了经营者大量人工、设备、时间及其他各项费用成本,同时消毒餐具也成为餐饮企业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经营者的收益并未使消费者受益。
“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经营者将消毒餐具加价提供给消费者,这就形成一种经营者巧立名目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良倾向。”钟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