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规划摘要:建设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推进水权转换进程。
十一五期间,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区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堤防建设总长度达到6115公里,达标堤防累计长度1947公里;海勃湾水利枢纽、三座店水库、红花尔基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已建成水库493座,总库容量达到77.14亿立方米,建成水闸112座;解决了农村牧区4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对全区151座病险水库(闸)实施了除险加固,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57处,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4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350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860万亩,累计达1.54亿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保障了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自治区富民强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如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缺水和用水效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自治区经济界人士指出,基于这样的现状,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不久,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将其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部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来实施,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推进。
他们认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二五规划指明了今后5年全区推进水利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全区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海勃湾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大中型水库,使总库容达到87亿立方米以上;重点新建锡林郭勒引水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
抓好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村牧区水利建设,加快推进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的1000万亩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以嫩江流域为重点的1000万亩旱改水节水建设、以西辽河流域为重点的1000万亩井灌区配套节水改造、以中东部牧区和农牧结合区为重点的1000万亩饲草地节水灌溉“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到2015年未,农田草牧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0万公顷以上。
积极推进区域间、行业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资源需求。重点建设黄河水权转换鄂尔多斯二期工程、包头一期工程,推动河套灌区与黄河沿岸盟市跨行政区域水权转换,促进与相邻省区跨行政区域水权转换,并启动水沙置换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