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中暑也算职业病
针对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情况,8月8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此项工作的监管单位呼和浩特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采访了该局监察四科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高温作业属于职业安全健康的范畴,从去年开始,高温作业的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划分到他们这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暑也属于职业病范围。不过,目前我们并没有接到就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的相关举报。”但是,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工作中了解到许多工地都会自发采取一些高温防护措施,比如让工人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发放一些防暑降温用品来预防中暑。监察四科科长马毅勇对记者说:“由于刚接手此工作,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渐展开,我们以后将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就高温补贴一事去了多个部门,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不归他们管、不清楚此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对高温作业还没有出台细化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但是,近年来已有不少省份针对高温作业及高温补贴出台了地方法规,细化了相关标准,劳动者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许多市民也表示,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天气越来越常见,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和服务,做好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他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我区尽快出台高温补贴的相关规定。(记者 王宇婷 杨晓丽)
【链接】各地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日前,全国14个省份公布了高温津贴标准,共分按月补贴和按高温工作日补贴两种方式。执行月补的8个省份可以按照金额分为4档,江苏、浙江和湖南最高,补贴为160元。广东排第二,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北京、山东、江西名列第三档,室外和高温作业人员津贴都不低于120元。天津的防暑降温费每月83.8元,是8个省份中最低的。在执行日补的省份中,重庆的金额最高,40℃以上高温工作人员每月最多可领20元/天的津贴。陕西高温作业工人每天的津贴仅为2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更少,为1元/日。统计显示,广东、重庆和福建发放津贴的时间最长,为5个月。北京、江西等5省市发高温津贴的时间为3个月,完全按照夏季时间进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