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立足本土加快转型科学发展增强后劲——解读我区十二五规划系列报道之十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和推进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全区各盟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随之亮相。

  经过梳理分析各盟市的十二五规划,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各盟市在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一个立足本土、加快转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思路已跃然纸上。

  关键词:思路与出路

  我区各盟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内容概要:推进富民强(市)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权威人士提出,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期。

  他们认为,这主要是指发展思路的转型和在此基础上发展战略、发展措施的转型。因为,思路决定出路。

  为了更好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区中有所作为,我区各盟市将“推进富民强(市)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载入了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并为此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

  呼和浩特市提出要推进实施“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的生产力空间开发战略,巩固和提升中国乳都地位,建设国家级畜牧业示范基地及绿色食品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国内重要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包头市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动力机制、发展取向等方面的转变,并在推进富民强市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

  呼伦贝尔市提出要以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为主线,重点推进五区建设,即生态重点抓沙区、民生重点抓棚户区、工业重点抓园区、旅游重点抓景区、农业重点抓示范区。

  兴安盟提出要抓住当前国家、自治区加大对兴安盟政策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实现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转变、区域经济由封闭发展向融入东北、借力发展转变。

  关键词:态度与高度

  各盟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内容概要: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速相当于或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经过西部大开发1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区经济增速实现了连续8年名列全国第一的成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也已连续几年名列西部第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区的经济总量才刚刚突破万亿元,城、乡居民两项收入目前依然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之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态度决定高度。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在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下,我区各盟市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中就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重要指标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各盟市GDP年均增速将高于全区12%的增长水平。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区GDP年均规划增速均为15%左右,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地的GDP年均规划增速均高出全区4个以上百分点;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和乌海市的GDP年均规划增速均高出全区8到12.6个百分点。为了实现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到2015年,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与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兴安盟在十二五规划中将GDP年均增速确定为30.92%,高出全区近19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入看,按照十二五规划,各盟市财政收入年均规划增速均相当于或高于全区15%的增长水平,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规划为15%,包头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规划为16%,东部地区的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的财政收入年均规划增速基本高出全区3—5个百分点,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和乌海市财政收入规划年均增速均高出全区7个百分点,而兴安盟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规划为32.6%,高出全区17.6个百分点。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按照十二五规划,大部分盟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稳步提高,未来五年确定的目标值较十一五时期实现的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基数较大等原因影响,按照规划,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和阿拉善盟等地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较十一五时期将有所放缓。

  按照规划达到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2万元左右。其中,西部的呼、包、鄂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将达到4.5万元以上,包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接近5万元;二连浩特市和乌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4.1万元;满洲里市和阿拉善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而中东部的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低于或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在2.6—3.2万元之间。按照规划,兴安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万多元,属全区最低,是全区平均水平的84%左右;包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6倍左右。

  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看,按照规划将要达到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为9800元,西部的呼、包、鄂地区和二连浩特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6万元以上;兴安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区最低,为8100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82.65%。包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有望达到全区最高,为16880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7倍。

  从已经确定的发展目标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区各盟市仍将处在经济发展的高增长期,虽然受地域、资源、基础、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盟市的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但在规划上均大大超出全区整体平均规划的发展速度。

  自治区统计局局长胡敏谦认为,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各盟市在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能否变为现实,但从各盟市以往的发展态势和目前的发展现状看,这些目标的确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继续推进内蒙古科学发展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瓶颈与对策

  各盟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内容概要: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产业不断走向融合已是不可避免。

  一方面,这种融合将给中国、印度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员,中国无疑将在这种充满产业化色彩的融合中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激烈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对于我区还是区内各盟市而言,十二五时期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我区各盟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认真审视自我的发展不足与“软肋”。正因为如此,在十二五规划中,各盟市还就各自存在的发展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是与“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相关的发展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加强等问题。

  在认真研究各盟市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自治区经济界专家认为,未来五年,我区各盟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从发展较快的呼、包、鄂地区看,主要是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工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拉动,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水资源结构性与工程性短缺、生态依旧比较脆弱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依然存在;铁路外运能力不足,出市通道不畅,电力外送通道、液体化学品管道建设滞后;由收入分配、贫富差距、人口流动、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管理缺位问题仍将使各类矛盾不断出现。

  从正在崛起的锡(盟)、赤(峰市)、通(辽市)看,受人口集聚能力差、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少的影响,投资仍将是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依然偏少;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民间资本活力不足,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特别是蒙古族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繁重。

  从其它盟市情况看,经济基础薄弱、农牧业立地条件差、招商引资缺乏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低依然是乌兰察布市发展中的最突出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财力不足、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是巴彦淖尔市进一步洗牌扩张的最大障碍;主导产业对资源依赖较重、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工业终端产品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不足、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品牌优势不强是乌海市下一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区内专家指出,正是由于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各盟市才在十二五规划中纷纷提出要对症下药,多措并举,即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来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活力。他们认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浪潮已经将我区及各盟市逼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了,如果我们不对症下药,就会机遇尽失,这是谁也不愿发生并看到的事实。(记者杨帆)

[责任编辑 王彤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