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农业开发富了西湾子村
 

  眼下正是浇地时节,可敖汉旗古鲁板蒿乡西湾子村农田里却不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地头上停放的桑塔纳、奇瑞、北京现代等各种类型的轿车引人注目。轿车里,农民于春龙开着空调,悠闲地听着音乐。“农业开发让农民挣了大钱,很多人买了小轿车,用地埋管浇地非常省事,合上闸,在车上等上个把小时就能把地浇完。”

  西湾村子人均7亩耕地,全是土质肥沃的河滩地。2009年,村里争取了1.6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920万元,让村里的农

  田大变样。过去的中低产田变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示范农田。60眼机电井8.2公里长的地下输水管道,以及40公里的砂石路,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打开机电井的控制柜就能浇地,雨季到田里干活,再也不受泥泞之苦。为了让地里的秸秆过腹增值,村里又上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养殖项目,目前全村牛存栏达到600头,羊存栏3000多只。

  现在,这个只有512户的小山村,光小轿车就有100多辆,大小拖拉机500多台,有一半农民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脑。(记者徐永升 通讯员王淑敏)

[责任编辑 王彤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