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从满洲里海关了解,9月中旬,该关与满洲里铁路车站实现了“出口货票查询系统”联网,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合作基础,并为加强铁路口岸物流监控和促进企业快速通关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于满洲里铁路口岸自身特点的限制,至今该口岸未能真正对列车载运出境货物实现物理围网,这给海关的“事前”监管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为深入推进铁路口岸物流监控改革,2011年3月份以来,满洲里海关多次派员走访满洲里车站,就实现对出口货物抵满站前货物信息和风险的掌控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经多次沟通协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满洲里海关与满洲里车站就铁路部门“出口货票查询系统”引入满洲里海关通关监管现场事宜达成一致,并于今年9月中旬实现了该系统的物理联网和数据对接。该系统成功引入使满洲里海关在出口货物运抵满洲里车站前就已经充分掌握货物信息,并在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
据了解,“出口货票查询系统”是铁路部门开发的内部系统,其基本原理是经铁路口岸出口的货物在发站地制发货票,并由专人通过铁路“出口货票查询系统”录入货票信息,货物到达满站后,由满洲里车站交接所对联运运单与货票电子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后形成电子运单信息。
“出口货票查询系统”的引入,对海关监管意义重大。只要发站地录入出口货物货票信息,海关即可通过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货票基本信息,从而实现海关对到站前的出口货物的风险分析。出口货物从录入货票信息到抵达满站的时间间隔约为2-10天,这意味着海关可对运抵满洲里车站前2-10天的货物信息进行查询和分析。“出口货票查询系统”的引入,一方面填补铁路口岸出口预配舱单空白的现状,海关可提前对货票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并与运抵报告、出口报关单数据进行数据对比,进一步严密海关的监管链条。另一方面,海关在实时掌控货物运抵前相关信息的基础开展风险分析,重点监控高风险货物,对低风险或无风险的货物实行快速通关,为海关实现顺势监管、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增强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