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秋高气爽,记者随同多伦县外宣办负责同志来到大河口乡大河口村采访。大河口村1373人,一直以来是大河口乡9个行政村中较穷的村子之一。今年,这里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进村我们就看到,一些村民们正在起土豆,一袋袋白色的塑料袋装满了黄橙橙的土豆,村民们忙得心里头乐开了花。清廋的党支部书记郑玺文,一脸喜色地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村这两年采取了多种措施,开源节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还了过去的欠账,而且村里还有了积累——有钱了,这就可以为农民们办点实事、办点好事了,村民们干劲更足了。”
郑玺文笑笑又对我们说:“我们村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倡导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党的惠农政策和县里一个个项目的带动,2009年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达784平方米,容量为1000吨的马铃薯保鲜储藏窖,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几万元的经济收入呢。虽然储存一吨马铃薯要缴100多元的费用(村民优惠价),但这儿可以让马铃薯保存的时间更长;而且,村民们还可等到有了好价钱再出手,这儿可乐坏了丰收的村民,也给我们的村集体创了收。”
大河口村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大局,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让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在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迸发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他们积极引入经济实体,引导、鼓励村民以资金、技术、土地、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入村实体经济,并占一定比例的股份,使农民与村集体形成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兴荣与共。
郑玺文一边说,一边盯着我们看,好似怕我们不相信似的。还再三说,以前,这儿的村民种地靠天,吃饭靠乡,可谓是靠乡吃乡的“典范”了,把人都一个个“靠”懒了。穷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新一任村两委班子认为,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干。干,就要有项目。我们借助政府的民生项目和村子里的利民工程,村两委班子集资,兴建了农家乐旅游点,带领村民搞起了品农家饭、喝农家酒、睡农家炕等一系列农家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来此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如若不提前预约,还真排不上呢。
有钱了,村两委班子又加大了对广大农民专业技术的培训工作,在提升农民致富本领的同时,丰富村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组建了有40人参加的村民舞狮队。每逢大型节假日舞狮队的队员们,都要穿上村里统一给购买的服装,为村民们尽情表演,使整个村庄洋溢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同时,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0000多元,建起了大河口村篮球场,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级篮球赛,村里6个自然组的6支代表队和村委会、乡政府2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村里承包种“圈”的小老板们,每人出资2000元,为获胜代表队和每个队员颁发了300、200、100元和价值60元的奖金及奖品。
郑玺文抬起头看了看我们说,现在的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村里的所有适龄儿童,都享受了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再也不用为上不起学担心了;所有村民都参加了农村新合作医疗,国家给报销70%的医疗费,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看病难、看不起病犯愁了;特别是村里的五保户不仅享受了农村低保,而且村里还给150元的补贴,再也不用为生活操心了。
“今后,我们要继续将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使我们大河口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成为让广大农民得实惠的爱民村。”郑玺文充满信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