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郁郁葱葱、湖面波光粼粼、羊舍整齐划一,让人如同置身于公园。其实,这是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海丰村的巴美肉羊养殖园区。
园区内,标准化羊舍、良种繁育中心、饲料加工厂、有机肥料加工厂、沼气发电厂、青贮窖以及饲草料库一应俱全。
说起养羊,“羊倌”———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赵焕军打开了话匣子:“养羊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即用品种的改良解决质量问题,用加工和饲喂解决成本问题,用工厂化养殖方式解决标准化问题,用循环经济模式解决产业延伸问题……”几经探索,赵焕军总算找到了一套破解传统养羊业难题的办法。
走近圈舍旁,细瞅赵焕军养的羊儿,黑头,白身,没尾巴。“这是非洲的品种———杜泊,它的肉被称为钻石羊肉。如今羊毛不值钱,这种自动脱毛的羊产肉多,合算。”赵焕军说。
近年来,河套地区大量引进小尾寒羊与当地的土种羊杂交,产羔能力虽然提高了,但肉质下降了。赵焕军养羊首先进行品种改良,将当地培育的优良品种巴美肉羊,与引进的德美、杜泊等杂交培育出优质肉羊。
赵焕军收购周边农户的秸秆、牧草和野草,加部分豆粕等精料加工成全混日粮饲料喂羊,成本低、营养平衡,避免了饲草料浪费和营养单一,且节约劳力。正在建设的屠宰加工厂,将屠宰后的羊通过分割、切片、分类包装,增加利润。养殖和加工生产的粪便和污物,通过废物处理生产有机肥和沼气;沼气发电厂即将投产,有机肥料加工厂将消耗这部分电,这种经营方式形成了一条循环的产业链。
近年来,当地农开办对赵焕军的产业进行了积极扶持,赵焕军用农开办扶持的360万元研制了自动喂料机,建设了部分圈舍,扩大了饲料的生产能力。
赵焕军的巴美肉羊养殖园区对周边农户的拉动作用明显。他说:“去年我不仅给周边的农民发了200多万元工资,更重要的是拉动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原来小麦秸每吨才150元,现在涨到了750元;玉米秸每吨不到100元,去年涨成了650元,今年至少得700元;番茄皮前年是每吨20元,今年涨到了160元。”
赵焕军说,河套地区旱涝保收,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区养羊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肉羊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巴彦淖尔市应加快步伐,使河套的羊如同呼市的奶、通辽的牛一样,成为公认的品牌。(记者 郭俊楼 白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