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厨师们都已经下班了,快餐车间里只剩下郝大姐的爱人。车间不大,底楼是厨房,二楼是储藏间,加起来也就是500平方米左右。“不小了,才开了半年,每天也就卖个500多盒。”郝大姐的爱人说话有点吃力,5年前他得过脑干出血。
车间里,蒸汽锅、和面机、砸骨头机、切肉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几十个贴着“好大姐都市快餐”标签的保温箱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刚把盒饭送完,听说你们来了,紧往回赶。”郝大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这些设备花了不少钱吧,资金从哪儿来的?”“我算是个暴发户,两年前赶上政府拆迁,给了350万。”
43岁的郝大姐叫郝桂琴,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永胜村村民。她的好大姐餐饮食品公司因注册了“好大姐”商标而得名,快餐车间就设在了东胜区食品工业园区。
“怎么想起做快餐的?”“去年年初,我接受了拆迁转移农民技能培训,学了3个月厨师。学了不能白学,我就思谋着做点甚。广州、深圳是发达地区,我一个人还去考察了半个多月呢。”
“投资了多少?”“不多,70多万。钱主要投在了花卉基地上了。”“你还有花卉基地?”“考察回来,我就去达旗租了7个温室大棚,全部栽了花草,今年又在东胜弄了4个温室大棚和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展厅,前后投了200多万。”
“花卉基地能挣钱吗?”“去年不行,刚开始弄,没经验,销路不好,工人们技术也不行。今年我专门聘了花卉技师,好多了,算是能挣点儿,比预想的强多了。”
“以后还有什么打算?”“等挣了钱,我想买块地,弄个自己的蔬菜、花卉基地,喂上鸡,养上猪、牛、羊,一色儿纯绿色食品。”
谈话间,郝大姐的手机响了。“准旗那面要看我的花儿,我一会儿就得去基地。唉,还没吃饭呢。”
“这么忙,有那么多拆迁款够花了,你怎么不在家享享福?”
“钱总会花完的,生活就得靠两手刨闹,坐吃山空,那是败家子儿。成家后,种地、做买卖、养班车,总算过得好了,爱人却病了。整整看了5年病,攒下点儿钱全花了。再说了,我的工人大部分是我从村里拉引上来的,为了他们,我也得干下去。”(记者马少林 张文强 张晓丽 郝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