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白菜丰收季节,记者来到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哈达图淖尔村。这个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因地制宜发展大白菜种植。近年来,该村紧跟市场步伐,通过统一调种、科学管理,积极发展订单种植,使传统大白菜种植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今年我种了7亩大白菜,亩产都在1万公斤左右,根据村里跟杭锦旗阿门其白菜加工厂签订的协议,每公斤6毛钱,这样每亩收入就在五六千元左右,7亩地总收入保守算也在4万元左右。”村民雷永清给记者算着他的账:“白菜是秋季作物,像我这7亩地春天种了1茬豌豆、大豆等夏收作物,秋季再种白菜,这样就可实现1年收两茬。我全年在这7亩地里水肥、劳务总投入也就是七八千元,夏天收入近1万,开支就回来了,还有盈余,现在白菜一收就是纯利润!”他的这笔账也就是该村种大白菜的优势所在。
2005年,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协会改变了过去菜农单打独斗的状况,帮助菜农统一调用优良菜种,联系白菜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并定期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农家肥绿色种植。几年来,村里的白菜远近闻名,东胜、榆林、乌海、银川等周边城市都来村里调菜,特别是好多市里单位的食堂都用我们村的白菜。”村支书雷虎维介绍说。(记者王玉琢 通讯员王皓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