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文风 改作风】以物易物建起恐龙化石博物馆
 

  去过二连浩特恐龙化石博物馆的人都对一块块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印象深刻,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化石的来历。记者走进“恐龙故里”,在探寻恐龙文化的印记中结识了一批和恐龙化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宁培杰馆长便是其中的一位。

  50开外的宁培杰平实、和蔼,已守候恐龙化石27载。初见时,他一身普通且有些泛旧的运动装,双手沾满污渍,正埋头修理一个挖采工具,没有一丁点儿的馆长派头。一谈到博物馆,特别是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馆初期的事,宁馆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时候热情高,化石几乎全靠自己找,很多是用书报和挖沙工交换来的。”

  二连盐池一带发现恐龙化石后,有关部门很重视,但1984年建馆初期,苦于人力财力紧张,又缺乏古生物化石知识,整个博物馆包括宁馆长在内仅有3名工作人员。3个人要骑自行车到几公里外的取沙现场寻找化石标本,完成化石的采挖、征集、保存、展出等一系列工作,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一切困难。慢慢地,宁馆长发现了“捷径”——挖沙工人经常能捡到化石。于是,他很快就和挖沙工人混熟了,到他们的工地捡化石。时间一长,工人们不干了,捡了化石都放到自己兜里。宁馆长又想出一招,带一些旧报纸杂志到挖沙工地阅读,故意表现的津津有味,工人们被吸引了,主动拿着捡到的化石要求换报纸杂志。但工人们很快发现了化石的价值,不愿换报纸杂志了;宁馆长只能拿出自己也舍不得抽的香烟与工人们换,一支一换,一包一换,直到后来的整条一换。再后来,宁馆长继续变换战术,采用奖励等手段征集重要化石……散落各处的恐龙化石就是这样被一块块聚集到了博物馆。

  “每个人都需要工作,我热爱我的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宁馆长朴实的话,透射出他的化石情结。(记者于鑫 哈丽琴 辛凤娟)

[责任编辑 魏佩 ]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军民一家亲 共谱鱼...
星光闪耀乌兰察布
抢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赤峰“塞上江南”稻花香
万寿菊盛开科尔沁沙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