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探访“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驯鹿还是寻路?
内蒙古新闻网  11-10-15 11:17 打印本页 来源: 央视《新闻1+1》  
 

  白岩松:

  在这个定居点里头,发现好多人家,一楼变成了开店,二楼住人,你看这就是一家叫博鳌鹿产品商店。旅游旺季的时候,这儿挺火的,咱进去看看。

  您好,这都是自己做的吗?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3:

  对,这些鹿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家的驯鹿,然后做成的。

  白岩松:

  看看这面,各种用品,这是?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3:

  鹿皮,这是一个皮夹。我们现在做的服装,这些服装也有很多游客喜欢买。

  白岩松:

  我听说你在网上都开店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3:

  对,网上自己家也开了一个。现在主要思路变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有的家里面不上山放鹿了,我们也得改改观念了。

  白岩松:

  在敖鲁古雅温克族人的定居点里头,我看到有一个博物馆,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看到这个博物馆,并且即将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突然会有这样一种感慨,虽然现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人数并不是特别多,243人,但是他们这种传统的文化依然是活着,并且是有温度地在行进当中,但是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很好地延续,并且保护好它的话,这让人担心,有一天这种文化会不会只在博物馆里头存在。

  白岩松:

  这真的是一个让我们感觉特别为难的一个巨大的问号,同样你会感觉到一种矛盾。一方面,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跟驯鹿是天然的一种联系,没有这种驯鹿,他们的特色也就不在了,但是他们能够搬到定居点来,但是驯鹿来不了,因为他们的食物在二百公里外的山上,它们之间的距离有这么长。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放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先介绍一个背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作为鄂温克族的一个分支,现在是243人,他们居住根河,是敖鲁古雅新址也就是定居点,62户,176人,但是山上还有八处猎民点,中间相差两百公里。

  另一方面,他们不离开山,又有很多问题,比方说孩子能不受教育吗?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将来他们怎么保持自己的文化。还有一个数字很残酷,实现定居40年,但是他们在山上的时候,过去没有那么强的定居的时候,因酗酒而导致直接死亡的共14人,因酗酒后失控发生的冻死、烧死、自杀、他杀、失踪、溺水47人,两者相加,因酗酒而直接间接死亡61,年均死亡1.5人,而且大多数是青壮年,目前的猎民总数才240多人

  所以一方面你不希望他失去它的文化特色,离开驯鹿,离开山林。另一方面,的确有很多新式的挑战在这里。不过在这里,也有非常坚决的一位老人,让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还在保持着他们的这种山林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要去看的一位老妈妈。

  (播放短片)

  白岩松:

  从干涸的敖鲁古雅乡的定居点,又向北走了两百公里,好几个小时,现在我们又徒步,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等于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传统的这种生活方式,在林子里头,跟驯鹿在一块。我们现在看到了,这就是迁移到这儿的定居点,他们随时会迁徙,一起去看看。

  解说:

  在森林深处的一个猎民散居点,我们见到了部落最年长、最有威望的玛丽娅·索。2003年号召搬迁去敖鲁古雅乡时,全乡231名鄂温克人都按了手印,玛丽娅·索没有按,选择留在林子里。

  白岩松:

  是喜欢山,还是喜欢鹿?

  玛丽娅·索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人:

  喜欢山,更喜欢鹿。

  解说:

  像这样养驯鹿的聚居点,现在一共有八处,最多时有70人,很多老人陆续从乡里聚集区,回到两百多公里外的山林。因为人离不开驯鹿,而驯鹿离不开森林,对于玛力亚·索,这是她坚守的生活方式。

  白岩松:

  老妈妈,我替我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身体咋这么健康呢?

  玛丽娅·索:

  我们没有好吃的东西,也没有山下好喝的东西,吃的少,睡觉天亮就起来。

  白岩松:

  有人说你80多,有人说你90了,你自己说今年多大岁数?

  玛丽娅·索:

  一百岁了。

  白岩松:

  已经是一百岁了,我以为您60岁。

  解说:

  使鹿鄂温克族没有文字,也没有日历。玛力亚·索人生第一张身份证是去年到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敖鲁古雅风情前办的。

  白岩松:

  老妈妈,我可就把你的年岁给说出来了?

  玛丽娅·索:

  说吧。

  白岩松:

  看,玛力亚·索老妈妈的身份证,女,鄂温克族,1921年10月2号,刚刚过完生日不久。这张照片照得好看吗,满意吗?

  玛丽娅·索:

  太老了,不好看了。

  白岩松:

  没有,像60岁。

  玛丽娅·索:

  都这么说我,都哄我。

  白岩松:

  不是哄你,是真的。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丰收的喜悦
少先队千人鼓号大赛
河套灌区玉米喜获...
寒露到 雾来报
火红的日子过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塞北秋收忙
最英俊国王大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