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坐在一起说说知心话,聊聊保健养生,谁家有了难事,大家还能帮着出些主意。”10月12日清晨7时,记者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办桥华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室,见到了72岁的张美英老人,她快言快语地向记者道出了在这家“托老所”生活的开心事。
“以前,我一下饭馆就闹肚子,自从到‘为老服务中心’餐厅就餐以来,肚子从没难受过,这里的饭菜干净卫生,早午晚三餐花样品种很多,有炒菜、烩菜、炖菜,光早点就多达十几种,不像在家里每天除了吃面条就是米饭馒头。这里还能享受5折优惠,老人们一块儿吃起饭来还香着呢!”张美英老人是内蒙古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由于儿女忙着上班,大部分时间只有老人在家独处。自从桥华社区开办了集餐厅、日间照料、娱乐室、医疗诊所为一体的“为老服务中心”,老人每天清晨6点就会准时来到这里,先到门前的小花园做些健身运动,然后与一大帮老年朋友吃早点,再到日间照料室的棋牌娱乐室一起打扑克看电视。
为从方方面面照顾好“为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桥华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军每天早晚都会到这里探视,看厨师做了什么饭菜,有几个老人白天在这里接受托管,有几个老人因特殊情况晚上没有回家。
“2个月前,我是挂着尿袋、拄着拐杖来的,儿子早晨把我送过来,晚上再接回去,在这里待了一个月,我就住习惯住顺心了,每天和同伴儿们一起去小花园锻炼,身体也越来越精神了,不仅扔掉了尿袋子,也不用儿子接送了,来来去去都是自己坐公交车。”86岁的李长明老人是在“为老服务中心”生活着的最大受益者。自打身体硬朗起来后,李长明时常在集体宿舍里高兴地哼唱小曲,还不时地大声朗诵墙壁上挂着的养生谚语。
“我昼夜住在这里,一个月才收150元,还有专业服务人员给清扫房间、打开水、端饭菜、换洗衣服被褥、修剪指甲、理发、谈心,按理说,我不符合来这里的条件,但社区领导同情我是军属,二话没说收留了我,我真是太感激他们了!”55岁的胡丽华来自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因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2个多月前,她来呼和浩特市看病,由于该病需长期治疗,熟人便推荐她到桥华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居住。
“我们前段时间摸底调查了一下,仅赛罕区70岁以上的老人竟然达到了7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6.1万人。人口老龄化的数字连我们听了都觉得惊讶。家庭人口日趋小型化,老年人生活缺乏照顾,社区为老服务已成为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社区办负责人马瑞青说,“下一步,我们将在赛罕区推广便民呼叫系统,无偿为辖区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安装和启动智能呼叫系统,老年人只需将电话号码注册到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便可在家享受医疗保健、餐饮照料等九大项家庭求助、紧急求助服务。”(记者 刘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