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40岁的农村低保户陈文喜,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全家会搬出开裂的旧土房,搬进新房。他高兴地说:"这下,天气再冷,孩子也不用晚上到亲戚家去睡了。"
陈文喜是通辽市奈曼旗东沙日浩来嘎查的农民,家里的土房子从父亲传到自己的手中,已有50年历史,早已摇摇欲坠。屋后用两根木头撑住屋顶,再用两根木桩抵住墙才勉强维持住,土墙上随处可见大小的裂缝和泥土剥落的痕迹。在旧土房的一间屋子里,两面墙交界的地方是用砖头和一堆破旧衣服堵住的。陈文喜说:"屋里四处漏风漏雨,抹灰加瓦都不顶用了。"
最让陈文喜心焦的是两个上学的孩子。旧土房的单层玻璃窗无法抵挡冬天的寒流,炉子烧得再旺,屋里也不暖和。一到晚上,夫妇俩都得盖两床被子才能入睡,孩子们冻得直哭,不得不送到亲戚家居住。
房子成了陈文喜的一块心病,但他无力改变现状,因为要盖一处新房,至少得三四万元钱。陈家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20亩产量不高的旱地,陈文喜的妻子患有癫痫,孩子在上学,全家人都领着低保,勉强维持生活。
政府的帮助驱散了笼罩在陈文喜心头的阴云。2011年奈曼旗共改造620户危房,居住D级危房的农牧民可以拿到两万元补贴,陈文喜就是其中的一位。
两个月前,80平方米的新房竣工,亲朋好友主动来帮陈文喜装修,过年就可以乔迁新居了。陈文喜说:"每天看着新房,我心里暖洋洋的,我一定要好好干,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据通辽市住建委的消息,近日,该市启动实施了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危土房改造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8万户贫困农牧民的住房问题。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像陈文喜一样的贫困户住上新房奔小康。(记者张云龙、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