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实实在在的关怀
 

  “不出村就能买到城里超市才有的日用洗化品,电磁炉、电饭煲这些小家电也是应有尽有……这油路一通,方方面面的变化真是太大了!”11月24日,记者刚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朱亥村,便看见七八位中年妇女围着厢式小货车挑挑拣拣买东西。“以前买日用品,最近的地方算是十几公里外的河西公司了,如今,小商小贩也愿意跑到我们这里做买卖了。”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自赛罕区启动农村道路“村村通”以来,被人们称作远郊的朱亥村也成为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受益者。今年七八月份陆续修起的连接村里大街小巷的水泥路让1400多位村民乐乐呵呵。“这才好了,穷村子还给投资了800多万,了不得呀!”69岁的郭祥锁老人从小就生活在朱亥村,说起村里过去的情形,老人给我们讲了不少小笑话,他说:“从前,村里的后生找对象,都不敢说自己是朱亥村的,哄人家闺女说是西把栅的。这几年,朱亥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小伙子们也敢堂堂正正地告诉对象们自己的‘底细’了……”

  “偏远地区,村里村外的路都不好走,牛羊都得自己拉出去卖,秋收赶上雨季,从地里往村里拉庄稼,两三里地的路程,四轮车动不动就被泥糊住走不了了。孩子们外出务工,八月十五回家一趟,等往单位返时说不准就出不了村了。”如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正悄然改变着赛罕区农村的面貌,56岁的高虎虎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今年又修通了柏油路,党和政府对朱亥村农民的关怀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啊!”(记者 刘春芳)

[责任编辑 王子乐 ]

呼伦贝尔多地气温...
表彰爱民模范
供需见面会
大学生艺术品展卖
千里雪原游牧风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在守护中传承
动物的销魂睡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