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村就能买到城里超市才有的日用洗化品,电磁炉、电饭煲这些小家电也是应有尽有……这油路一通,方方面面的变化真是太大了!”11月24日,记者刚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朱亥村,便看见七八位中年妇女围着厢式小货车挑挑拣拣买东西。“以前买日用品,最近的地方算是十几公里外的河西公司了,如今,小商小贩也愿意跑到我们这里做买卖了。”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自赛罕区启动农村道路“村村通”以来,被人们称作远郊的朱亥村也成为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受益者。今年七八月份陆续修起的连接村里大街小巷的水泥路让1400多位村民乐乐呵呵。“这才好了,穷村子还给投资了800多万,了不得呀!”69岁的郭祥锁老人从小就生活在朱亥村,说起村里过去的情形,老人给我们讲了不少小笑话,他说:“从前,村里的后生找对象,都不敢说自己是朱亥村的,哄人家闺女说是西把栅的。这几年,朱亥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小伙子们也敢堂堂正正地告诉对象们自己的‘底细’了……”
“偏远地区,村里村外的路都不好走,牛羊都得自己拉出去卖,秋收赶上雨季,从地里往村里拉庄稼,两三里地的路程,四轮车动不动就被泥糊住走不了了。孩子们外出务工,八月十五回家一趟,等往单位返时说不准就出不了村了。”如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正悄然改变着赛罕区农村的面貌,56岁的高虎虎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今年又修通了柏油路,党和政府对朱亥村农民的关怀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啊!”(记者 刘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