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我的“地盘”我做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村务公开,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在土地的自主经营、流转方面也让农牧民吃了定心丸。”当记者来到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东升村采访时,村支书尹宝平说出了心里话。

  据他介绍,全村共318户1831人,由蒙古族、汉族、满族、锡伯族4个民族组成。其中大约一半村民在家种地,一半则在外经商务工。有的农户一家人均在外打工,家中土地无人照看,便转租给邻居耕种。特别是耕地打陇,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界线不清,就会产生纠纷,这在以前肯定是令村干部最为挠头的问题,而现在依靠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谁家的土地一查便知,这种纠纷很快就能得到解决。现在政府对农牧民的各项补贴很多,下一步又要发放草牧场补贴了,谁家应补多少,都要依据承包面积来核算。

  打开东升村档案室的档案柜,土地排查清理、耕地台账、耕地承包合同以及其它协议等关于土地承包的档案资料非常完整。据村档案员孙海龙介绍说,东升村2009年启动土地排查清理工作并建立了相关档案,全村6142亩土地,每户按人口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分配,由此彻底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土地分配结束后,村委会将分配结果张贴在公示栏中,并印成小册子发放到各家各户,供村民查看,哪家哪户分到了哪块土地,一目了然,做到了公开、公平。

  见到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牧民白斯楞时,老人在自家热热的炕头上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土地承包合同。当记者问白斯楞老人对分配结果是否满意时,老人说:“这是抽签的结果,大家都是公平的,不满意也不行啊。”一句话逗乐了满屋的人。

  浩斯台嘎查长张长林告诉记者,如果有人对自己的土地位置和类型不满意,可以同其他村民协商进行土地置换,但这也要建立相应的土地置换档案,并由档案部门进行保管。而在土地分配完成后,将按照“双权一制”即经营权、管理权和合同制由村民自己管理,真正做到了自己的土地自己做主。(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徐春阳)

[责任编辑 赵静 ]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送温暖
训前交流
凌花奔涌
严寒中的供热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免费乘车上下学
如此柚子你见过吗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