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综合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春运北京站、北京西站将加装自动取票机
内蒙古新闻网  11-12-21 10:13 打印本页 来源: 北京日报  
 

  昨天,在北京西站售票大厅农民工团体车票预订窗口,前来预订车票的人员填好预约订票单准备向窗口提交。当天,北京西站正式开始办理今年春运农民工团体车票预订业务。本报记者 饶强摄

  昨日,2012年春运农民工团体票业务正式起订。春运期间,西站临时售票处将增开50个农民工售票专口。同时,为方便旅客购票,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都将在站内所有购票厅设置自动取票机。高峰时段,两站售票厅内均将采取分段放行的应急措施。

  窗口预订团体票仅3分钟

  昨天是农民工团体火车票订购首日,但由于节前10到15天才是农民工的离京高峰期,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大厅内提交订单的单位并不多。

  早9时,荔刚装饰公司的黄先生第一个到西站售票厅19窗口,预订30张1月16日去成都的L277次车票。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介绍信、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订票人身份证件,以及30个乘车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后,窗口内的工作人员拿出一份订票单让黄先生填写。订票单一式三份,两份交车站,一份由黄先生留存,作为取票凭证。订单上留有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预售期内出票后,车站将通知他前来取票。

  整个流程用了3分钟左右,黄先生连说“很方便”。黄先生说,过两天他还要再来预订去江西、合肥的团体票。他身后两位来自大兴某食品厂的工作人员,则趴在窗口仔细地询问着订票细则。

  由于还没到预订高峰期,西站昨天共预订出200余张车票。据介绍,到春运期间,西站临时售票处还将增开50个农民工售票专口。

  农民工团体票也要实名

  去年,西站共办理了23.6万张农民工团体票,开出了2列农民工专列。车站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自从农民工团体票订购工作发布以来,车站的两部热线电话每天都接到大量咨询来电。咨询内容基本都集中在“实名制”上。

  因为是首次实行实名制,很多人对“实名制”不了解,大多咨询可不可以借用他人身份证买票。工作人员表示,因实名购票、验票,持票人必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办理,不允许借证买票。

  此外,还有旅客担心,是否会有人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等手续,持他人身份证申请、购买农民工团体票,然后加价倒卖。铁路部门表示,根据目前的《2012年春运农民工订购团体往返火车票指南》,其间只规定单位需提供的各种材料。只要是正式企业、手续齐备,就可以订购,暂时没有鉴别是否为倒票行为的方法。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农民工票多为临客列车硬座票,时间长、条件差、价格便宜,票贩子多“瞧不上”这类票。

  两站将设自动取票机

  今年春运,北京站、北京西站都将针对网络订票旅客加装自动取票机。旅客网上订购成功后,可持二代身份证在取票机上自动打票。

  春运期间,网络订票可提前12天办理,届时会吸引大量旅客上网购票,为减少大家到窗口排队取票的麻烦,北京站、北京西站都将在售票大厅内增设自动取票机。北京站拟在售票大厅东厅设15台左右自动取票机,西站则将在南北广场及地下所有售票厅内都设置取票机。

  同时,两站在春运高峰时段为防止购票人数过多,还将在售票大厅内采取分段放行的应急措施。即人员达到饱和时,将暂时封闭购票大厅,出一批人再放进一批人。据估算,北京站售票大厅和西站北广场东厅内人数达到2000人时就可能启动此项预案。(记者 金可)

  

[责任编辑 梁亮 ]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送温暖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乐在雪中游
这些画作能欺骗吗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