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写入“尊重独立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等规定,被认为切中当前中国教育方式的缺陷,引发专家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教育部于12月12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试行版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首次出台全面详细规范教师职业理念、知识与能力的专业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啸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短期看来,这一系列教师标准明确回应了近来引发争议的一些教育问题;长远看来,则是对教育基本底线的有力重申。
这些专业标准里,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的规定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中国著名的社交网络新浪微博上,关于该话题的讨论已超过30万条,很多网友反映有过被老师讽刺、挖苦、歧视的经历。
“有意挖苦讽刺学生毫无疑问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是实际上,很多老师并非有意如此,只是有时批评教育无意中会让学生感到难堪或委屈。”南京市第九中学震旦校区高二年级班主任聂英云说,“有个学生告诉我,小学时受到一位老师的嘲笑,一直到现在都17岁了,还记得。”
此外,学校出台的“激励怪招”有时也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最近,西安一所小学给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以鼓励其上进,包头一所中学给成绩拔尖和进步快的学生发放“红校服”以示奖励。
多年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系主任杜文东认为,当下很多激励“好学生”的措施不自觉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违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
“孩子对外界情绪特别敏感,很多细微的小事都可能映射到他们的性格中,对人格养成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杜文东说,“很多老师没意识到自己会给学生带来多大影响。”
杜文东认为,表扬和批评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怎样与学生沟通则是教师需要学习掌握的技能。
“作为教育从业者,老师有义务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同时老师也应得到培训机会,学习与学生相处的艺术,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他说。
除了此项规定,该标准还明确提出保护幼儿和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要求小学教师“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中国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王啸认为,长期处于考试的重压下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好奇心,剥夺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中学教师张斓也有同感,“我接触到的学生不少没有自己动手操作和创造的机会。我希望能有更加细致可行的好奇心培养方案,并在考试、升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她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则把“懂得性健康知识和教育方法”列为此次专业标准的亮点之一。
“适龄阶段没有为孩子提供合格的性教育,对性知识的无知将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比如未婚怀孕和不安全性行为。”她说。
今年8月,北京公布的一套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引发了各方争议。有些家长和网友对性教材的尺度表示担忧,认为过于直白的内容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编写符合各个年龄阶层心理需求的性教材还需要深入讨论,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不容置疑。”李银河说。
她建议,应尽快进行教师培训及教材编写工作,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把性教育课列为学校重要的必修课程。
“此次教师专业标准把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正式培养、考核教师的依据确立下来无疑是一大进步。”王啸说,“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努力把它们落到实处。”(记者 王珏玢 傅双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