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填平陷阱,网购才有春天!
内蒙古新闻网  11-12-23 15:54 打印本页 来源: 工人日报  
 

  据12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年底将近,网络购物日渐火爆,各大网购网站纷纷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同时,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也不断增加,投诉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哈尔滨市消协等21家城市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的《网络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显示,62.12%的消费者在网络团购过程中遇到过合法权益被侵害情况。在团购网站和商家处理纠纷的满意程度方面,48%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44%表示“一般”。

  网购消费群体日渐扩大,消费领域也从小件商品发展到几乎所有的消费品交易,消费额从几元、上百元发展到几千元、数万元。一些零售商巨头,如国美、苏宁等都开办了网上商城。可以说,网购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与实体商店并驾齐驱的消费方式。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到2010年已达到1.01万亿元,2011年3季度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要比上一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网购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中国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与网购的跨越式发展相伴随,网购陷阱也“与时俱进”。来自中消协的调查显示,目前网络购物存在几大问题:货不对板,退换货难;服务注水,价外有价;退换货难,只能认栽;法律空白,亟须填补;买送修分离,维权环节多;商务网站鱼目混珠,恶意诈骗时有发生;网购信息不对称,重大误解防不胜防。

  不少消费者对网购爱恨交织——爱其便利,恨其骗人没商量。因此,规范网购、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的呼吁一直不断。虽然有关部门从制度上做了一些工作,如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从市场准入、服务标准、信息保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规范,出台了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保证等措施,但由于缺乏强制性措施,网购信息不易取证、提供网购服务的网店生灭不定、恶性竞争等原因,网购陷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花样更加繁多,欺骗手法更加隐蔽,消费者维权更加困难,有的网站过去是明目张胆地硬骗,现在则是通过制定格式条款等方式进行软诈。

  网购陷阱的存在和泛滥,与行业诚信意识不足有关,与监管和法规滞后、现有的监管手段落后等更是密切相关。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缺乏专门性网购规定,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欠缺强制服务标准,专门的网络购物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消费者组织没有强制的救济措施,这些都给网购陷阱提供了生存空间。

  填平陷阱,网购才有春天。应对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现实,我们的规范手段必须提速,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方法、对侵权商家的惩罚、第三方交易平台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明确网络零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等,均不可缺失。同时,提高监管部门人员的监管意识和信息监管科技水平,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给力消费市场的繁荣。

[责任编辑 梁亮 ]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黄河内蒙古段“千里冰封”
2011年十大假新闻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