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近日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拍摄到两只猞猁在野外取食的图像。这是中国首次利用自动照相设备拍摄到的猞猁野外生存的影像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鲍伟东说,由于猞猁喜欢独居,世界范围内拍摄到的绝大多数猞猁影像为单独个体,因此这次拍摄到两只猞猁在一起取食的图像极其罕见,为猞猁的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猞猁种群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今年11月,当科研团队进行无线电遥测跟踪研究狍子的行为时,发现了一只被捕食动物咬死、而且被枯树叶掩埋的狍子。为了寻找捕食者的踪迹,他们在附近设置了两台红外线摄像机,并于近日成功拍摄到两只猞猁取食的镜头。录像显示,两只猞猁不仅张着大口咀嚼食物,而且还为护食而打斗。后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猫科专家鉴定,这两只猞猁属于亚成体,发育情况非常好。据推测,它们的母亲捕获狍子后,供这两只幼猞猁享用。
鲍伟东表示,由于当地猎物资源非常充足,保护区内野生猞猁的生存状态非常好,说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保存猞猁种群密度最高、生存状态最好的区域之一。据了解,猞猁属于猫科动物。在中国,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体长可达1.3米,身上有豹纹斑点,喜欢捕食狍子等中小型兽类,属于中等猛兽。猞猁的皮毛极其珍贵,历史上曾遭受疯狂捕杀而濒临灭绝,后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记者 周建军 通讯员 张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