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导致争论不断
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离辐射如X光、CT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损害。非电离辐射则是指诸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生活电器产生的辐射。
陈峰提出“问题核心不在屏蔽服是否有用,而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电磁环境是否安全”。
那么,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的电磁环境安全吗?有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呢?据了解,我国1988年批准实施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其中标注了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电磁辐射源的管理以及电磁辐射监测方面的注意事项。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更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据统计,目前我国每户家庭平均拥有电器是26件。虽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每个电器的辐射有标准,但是对众多电器集中在一个房间后会产生多少辐射累加也没有相应的检测。
另外,对于防辐射服的检测国标还在制定中,目前有关部门尚没有对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量化。据国家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顾红烽介绍,我国仅在2009年12月出台了一个《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目前没有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顾红烽表示,“防辐射服标准正在起草中,现在是技术研究阶段。等拿出一个初稿后,还需要各方论证、讨论,等意见达成一致之后还需国家审定通过才能正式发布,所以也不确定标准发布的具体时间” 。
孕期尽量避免过度电磁辐射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文魁,长期从事环境电磁场生物学效应及防护研究。在当天的媒体说明会上,他提出过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确有影响,所谓“过度的”,刘文魁认为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场强大;第二接触时间长;第三距离接触近。
刘文魁说,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其中对电磁辐射敏感的部位有眼睛晶体和生殖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女性比男性更敏感。”他建议,妇女在怀孕的最初两个月,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电磁辐射。
北京邮电大学吕英华教授提出,电磁波产生的非热效应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对于敏感人群如孕妇群体来说,还是应尽量少接触有电磁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