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2011年;
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
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
岁末年初,一系列2012年度的民生指标相继公布,令人期待。
这是一个更高起点上的再出发。2011年,尽管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民生领域取得的成绩依然可圈可点。
1000万套保障房全面开工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全年预计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连续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增加到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制度,20个省份上调了失业保险金标准。预计到年底,全国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将达到3亿人,约8500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民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
展望2012年,民生事业要想实现大跨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对于就业等方面需求也会减少,群众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矛盾将更加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住房价格过高等问题仍然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面对社会公众的热切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清晰信号“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向民生倾斜,加大民生支持力度。
教育:将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对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给予适当奖补。
医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力度,对贫困人口给予医疗补助。
社保: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央财政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补助资金。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就业:大幅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安居:为更好地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2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增加补助资金,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困难市县的补助力度。
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仅凭资金投入还不够,必须大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改革,突破一些制度性障碍。
从岁末年初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召开的会议上,我们可以感受到2012年,民生领域的改革将加快步伐。
2012年国家将制定实施“十二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部门将编制实施“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还将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明确就业优先战略;抓紧起草建立校车制度的意见,并且做好与《校车安全条例》的衔接工作;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校车校园安全……一系列事关群众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制度建设正在推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们期待着,2012年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记者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