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传统文化艺术悄然复兴
内蒙古新闻网  12-01-05 09:0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12月27日晚,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与参加演出的全体学生合影留念。当晚,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中国马头琴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春暖锡林河"齐·宝力高新年马头琴音乐会在锡林浩特上演。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率刚刚结束培训的近百名学员为观众献上近20首经典曲目。新华社记者阿斯钢摄

  火红的绸子在翻飞,欢快的舞步在跳跃。库伦旗政府门前的广场一片沸腾,数百人在这里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代舞。元旦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纷纷将传统文艺搬上街头,庆祝新年的到来。

  库伦旗广场安代舞蹈队队长双白乙拉介绍说,起源于清朝中叶的安代舞,最早是用来医病消灾的宗教性舞蹈,经过百年嬗变,在植入现代文明的元素后,发展成为集歌舞、曲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具备了健身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1996年,库伦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2005年,这里的蒙古族安代舞又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古老的安代艺术再现时代风采,其表演形式也愈加丰富:草原安代、舞台安代、健身安代、中小学安代课间操等异彩纷呈。

  在内蒙古,像安代舞、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婚礼、蒙古长调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有力保护与传承,并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社会。

  元旦期间,各盟市以这些传统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一些地方电视台还录制了蒙古长调、漫翰调、马头琴、二人台走西口表演等专题文艺晚会,传递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喜庆味道。

  近年来,大批蒙古族学者提出,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为此,内蒙古2003年启动草原文化研究保护工程,使得许多曾经一度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目前,全区已形成6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中49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还把每年的9月6日设立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

  眼下,内蒙古12个盟市均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105个旗县区设立了自己的文化节日。他们以各自地区民族风俗风情为切入点,每逢节庆日都要举办独具特色的文艺活动。这些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绚丽多姿。(记者 贾立君)

[责任编辑 赵静 ]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零下42度景观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