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宁城文化大县建设让“软”实力“硬”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  12-01-05 16:55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近年来,赤峰市宁城县把文化大县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强力推进,着力打造辽文化品牌,形成了群众节庆文化、辽文化、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协调发展,文化旅游、民俗展示、休闲娱乐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宁城县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区文化强县、体育强县,“软实力”进入全区同类旗县市第一方阵。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宁城县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投资5622万元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县文化中心综合楼;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为乌兰牧骑、文化馆购置车辆、音响、灯光、图书等设备;投资1543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55个村级“草原书屋”工程建设及博物馆软硬件建设。

  该县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异彩纷呈。鼓励、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坚持阵地活动经常化、节日活动制度化、社区活动特色化,在乡镇文化活动中实施了“雪中送炭”计划,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实施了“锦上添花”计划,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努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春节期间,举办了迎春文艺专场、美术作品展及少儿中国画作品展、秧歌表演、有奖灯谜竞猜、焰火晚会、图书夜市、新片展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各乡镇街道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社区居民运动会、杜鹃花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敖包会等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宁城县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宁城辽中京文化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期间,各部门编排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进行专场演出,在“八一”期间深入军营慰问演出,全县每年送戏下乡300场以上,送书4000多册。县文体广电局被市文化局评为百日广场消夏活动先进单位;县乌兰牧骑连续多年代表自治区参加中国评剧艺术节演出并屡获金奖。宁城县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自治区体育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宁城体校诸多训练项目的运动水平一直处于全市乃至全区领先地位,多次代表我市参加全区大赛,在刚刚结束的全区举重冠军赛上,宁城体校运动员一举夺得12金、19银、12铜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区市领导的充分认可,体校两次被评为自治区“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多次受到市体育局的表彰。

  挖掘地域文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编辑出版了《辽中京历史文化研究》、《辽中京历史研究论文专辑》、《宋人使辽诗与行记校注考》等研究书籍。近年来,全县有30多部重点舞台剧及各类文艺作品投向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现代戏剧《亲人的哭喊》在平双公路、306国道沿途乡镇巡回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效果,《红石山》、《神鹿情缘》、《杏花盛开的时候》、《情在山乡》等大型古装剧和现代评剧先后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金奖,并荣获全区“五个一”工程奖,众多文艺作品的问世对弘扬辽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再谱新篇。近几年,经过抢救和整理《宁城十番古乐》、《宁城铢铢镲锣鼓乐谱》、《宁城民间传统唢呐乐谱》、《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宁城李家剪纸》被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城十番古乐》、《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被列为自治区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宁城十番古乐》、《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宁城县共发现各个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点52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拟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0年辽中京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先进集体,2007年至2010年被市文化局评为全市博物馆建设先进单位。宁城县文化局连续5年被市文化局评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宁城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文明,“十二五”期间,该县将继续把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把文化工作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做“硬”文化“软”实力,为全县文化强县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驻站记者 马旭明 张鹏)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牧民迎新年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