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采风】让老乡都高兴的"532"
 

  “‘532’这个工作机制好啊!村里的事都是先和咱老百姓商量后再办,咋办的,办成啥样子都公开。老百姓想的事,干部都给咱想到了,办妥了,你说咱能不高兴?”2011年12月20日,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幸福村的村民陈满喜说起“532”工作机制确实是喜气洋洋。

  陈满喜说得“532”工作机制,就是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从2010年5月起,在全镇嘎查村组织中实施的“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即对所有嘎查村级重大事项都要履行“五道程序”、通过“三次审核”、实行“两个公开”。

  据了解,这“五道程序”就是在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履行嘎查村党组织酝酿提议,嘎查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完善,党员大会修订酝酿,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而“三次审核”就是对嘎查村“两委”会议讨论酝酿的意见是否立项可行,对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审议表决的程序是否合法,依据、定性是否准确、恰当进行审核监督,对嘎查村级已定事项执行后的财务收支情况实行入村审核,审核结果当场公开。“两个公开”即决策前公开方案,决策后公开结果。

  说起实施“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的由来,吉日嘎郎吐镇党委书记王子龙说到:“过去,吉日嘎郎吐镇矛盾多,信访案件也多,干群关系紧张,缺乏对村干部的权力监督是最大诱因。因而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实施‘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有了好机制,还需硬制度保障。吉日嘎郎吐镇建立了与村级事务相关的80项管理办法及制度,与“532”民主决策机制相配套。内容涵盖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信访、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嘎查村议事办事、村干部开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一个步骤不能减、一个环节不能丢。

  在管理村级财务上,吉日嘎郎吐镇的做法最具亮点。全面实行“审接”制,即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镇民主决策监督领导小组组成“审接”小组,直接入村“审接”当月财务收支原始票据,并对村级已定事务执行后的财务进行当场“审接”、公开监督。在“审接”过程中,在镇“审接”小组的主持下,组织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报账员和党课记录员等人参加“审接”会议。会上村报账员逐项、逐笔公布本月村财务收支原始票据,嘎查村财经负责人对所公布的收支事项逐项进行解释说明,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对各收支事项进行提问、质询。经解释没有疑问后,再由镇农经站人员逐一进行认定把关,审核无误后进行票据交接。镇农经站人员现场填制嘎查村本月财务收支公开明细表一式四份,经全体与会人员共同签字后,当场将一份公开明细表张贴到嘎查村村务公开栏内,另3份由嘎查村、镇民主决策监督领导小组和镇农经站留存。整个“审接”会议过程由村党课记录员全程记录。这个规范操作的“路线图”,确实把村民们最关注的事情晒在了阳光下。

  “过去干部是先花钱后监督,结果是监督了也没用。现在是先监督后花钱,老百姓不同意你花的钱只能自掏腰包,这办法好。”村民阿民布和说。

  据悉,到目前,吉日嘎郎吐镇按照“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共审接全镇15个行政村的单据11476张,累计金额2263.3万元,拒绝审接金额83.2万元。与此同时,该镇历时8个月开展了资产、资源、资金台账的清理,共核实清理二轮土地延包以外各业承包合同1305份,实地丈量出超合同土地面积1.3万亩,为嘎查村收取、追缴承包费460多万元;在“三资”清理中排查出社会矛盾122件,有效化解119个;为嘎查村全部建立了详细的资产、资源、资金台账。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高朝鲁深有感触地说到:“决策公开,实施公开,结果公开,村民们清楚了来龙去脉,心气顺了,这工作就好开展了。”

  采访中记者得知,“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实施以来,吉日嘎郎吐镇各村实施资源发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等嘎查村级重大事项近50项,群众无一不支持。(记者 张俊在 郭洪申)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牧民迎新年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