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全国妇联、人社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调研弹性退休制。相比较此前颇受关注和争议的“妇女延迟退休”,这一制度更具合理性,也更能体现男女平等。弹性退休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上有选择权。“比如男女有个共同退休年龄的下限50岁或55岁,到这个年龄可选择退休。同时也设置上限年龄,比如男女都是60岁,让男女都有机会在上下限间有选择的权利。”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代表向记者介绍。(《扬子晚报》)
与“一刀切”相比,弹性退休制更灵活、更具人性化,但也有人担心,过于弹性化会造成新的不公,反而损害人性化。
支持
太弹性反而不公
应该说,“弹性退休制”是人性化的,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来,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不同的,而且岗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不过,在我看来,“弹性退休制”不能太“弹性”,该有些硬性规定:
其一,必须退休年龄的上限和下限不能突破。要弹性也只能在规定的区间内自由选择,但却不能突破区间之外,如果这条杠不“硬”,很有可能变异成权力的“特权游戏”;其二,必须遵循个人和单位的双向选择。个人想要推迟退休,可单位却不再需要,这就产生了矛盾;单位想要个人推迟退休,可个人不愿意,这也会产生矛盾,这同样需要部门协调;其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才可以选择“弹性退休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选择“弹性退休制”,很可能变成变相占据岗位,这反而不利于年轻人就业,像有些岗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可老年人因为不懂电脑,无法把工作干好,可却不愿意退休,显然不利于单位的发展。像具有高职的女医生,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形下,才可以选择“弹性退休制”。
虽然,现行政策已沿袭五六十年,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其合理性还是存在的。当然,实施“弹性退休制”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人性化的表现,但如果太“弹性”,却很有可能会被权力玩弄于股掌之中,衍生新的不公平,这反而不利于劳动者的尊严,反而有伤人性化。
王军荣
反对
不必担心老人抢年轻人饭碗
一种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会给当前就业市场造成冲击。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当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找工作本身就比较困难,再延长就业人口退休年龄,而就业空间相对固定,难免会缩小就业市场,增加青年群体的就业难度。但是如果延长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照顾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对青年才俊的就业影响并不大,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就业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不妨对延长退休年龄做一些制度尝试。
在我看来,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老人抢年轻人的饭碗这么简单。尽管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比较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岗位奇缺。虽然人力资源数量供大于求,在质量上却供不应求,尤其是人才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而且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还有待提高、经验不足。由于不少60岁年龄的专业人才精力比较充沛,对相应的技术领域和工作业务比较熟悉、熟练,不需要进行长时间、高成本的培训即可上岗,节省了人才培养的时间和成本。自然有单位愿意继续聘请他们。
在人口老龄化的语境下,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养老压力。也可应对可能到来的刘易斯拐点,破解“用工荒”。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退休年龄普遍有后移的趋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超过40%。美国的退休年龄正从65岁向70岁推延,德国与日本将退休年龄从60岁后延到65岁。何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能力才是就业硬道理。因此,实行弹性退休制,不妨先行先试。
叶祝颐
提醒
别忽视反对的声音
2011年全国妇联发布的调研报告称,同意男女同龄退休的被访者超过五成,特别是同意男女干部同龄退休的比例更是接近六成。但是,何以对于女性退休年龄延长,女职工受访者中选择不同意的比例又高于同意者呢?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绝大多数的女职工是不同意延长退休年龄?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似是大势所趋,但不少被访女性表示,如果觉得丈夫收入还可以,孩子的抚养教育费用都没问题,用不着非要等到55岁。同时,与官员和代表委员“不厌其烦”地呼吁“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相反,20万参与“你支持推迟退休年龄吗?”调查的网友,有92%投了反对票。“好事者”还总结出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群体是:恋其高位者、工资福利优厚者、养尊处优者。也许这些说法不尽全面,甚至有偏颇,但却是民意的呈现。
延长女性退休年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世界各国都非常谨慎。如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刀切”恐怕会引起更多的非议。法国就因延长退休年龄曾引发了百万民众抗议政府“破坏福利”的社会风潮。所以,如何延长,需要统筹考虑,尤其不能使某些人贪恋权位的人“梦想成真”。换言之,是否有必要延长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不能仅听女官员和女委员、女代表们的“一面之词”,还必须听听社会公众的心声,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去平衡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以及赞成和反对提高退休年龄的不同女性之间的利益,而非有意或刻意地去延长女性的退休年龄。
刘英团
观察
百姓期待弹性退休制度红利
有关弹性退休的话题,近年来多有争议,各地“两会”也多有建议者,每每总能激发舆论和公众关注、讨论的兴趣,原因何在?除了有关人力资源更合理的配置之外,与当下退休制度的弊病有关,更与公众对附着在退休制度上的公平期待有关。弹性退休的唯一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如果仅仅局限于此理解弹性退休制度,显然是一种偏颇。
进一步说,公众更在意弹性退休蕴涵的公平,在意弹性退休带来的“制度红利”。其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探索弹性退休制是对民意的回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弹性退休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压力。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岗位、适应职业上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三是可以体现公平。据统计,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现代女性可和男性承担相同的社会经济责任,法定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对女性不公平,所以对弹性退休的呼吁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笔者以为,即便为了男女平等也应跳出单一从男性视角看待弹性退休的局限。这是教训,也是注重性别平等的选择。过去从男性视角,希望通过制定倾向性保护妇女权益政策的手段,来达到男女发展结果平等的目的,常常事与愿违。要让弹性退休的“制度红利”落地,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保护妇女权利的男性视角,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强调男女权利和机会的平等,给予女性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的权利,试点推行弹性退休制度,这或许是当下的最好选择。
朱四倍
-三言两语
●个别无良企业可能“倒逼”一些年老体衰的职工“提前退休”,这样的“弹”就必须摒弃。
——毕晓哲
●“弹性退休制”既要考虑到发挥余热,又要以人为本,有利于退休者的身心健康。
——于文军
●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成为全民福祉之前,在权力生态尚未形成常态的淘汰和竞争机制之前,推行弹性退休机制的土壤尚未成熟。
——时言平
●弹性退休机制看似可以利用制度弹性,给各工种、各群体以充分的选择余地,但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矛盾。
——王志萍
●弹性退休体现对职工个体权利的尊重,值得期待。但在操作过程中,这个弹性空间绝不能太大,而需要从严从紧控制。
——刘化喜
●在当前各种因素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弹性退休制不可盲目推行。在收入、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公平性尚未实现的时候,实施弹性退休只会带来更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江德斌
●退休政策与制度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与社会保障体系“协同作战”。
——王旭东
●报道提到中高级职称的女医生需要延迟退休,但是有没有考虑到其他行业的女职工四十岁就已经下岗了,她们的孩子正是读高中的时候,她们怎么办?
——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