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务院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内蒙古新闻网  12-01-11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

  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落实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各项举措,取得明显成效。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运输网骨架初步形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西藏和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翻了一番,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积极进展,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明确主体功能区,对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区、资源富集区、沿边开放区和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分类指导。(二)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突出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三)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五)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六)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七)优先发展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八)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会议指出,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二五”时期要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巩固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三)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科技和人才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四)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五)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多元清洁的能源体系。(六)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和江河流域等重点生态区保护与治理,强化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七)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包括棚户区改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八)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推进国有林区和农垦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协调,细化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东中部地区在参与和支援西部大开发时,要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的深度和水平。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接近尾声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