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点PK台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2楼市:整年下调?冬季回暖?
内蒙古新闻网  12-01-19 09:59 打印本页 来源: 国际金融报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2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3个。各方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城市房价拐点加深的表现。

  但对今年楼市走向,专家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有部分专家认为,今年楼市将继续“猫冬”。但也有专家表示,今年第二、三季度,随着银行放松信贷促使经济增速重新提升,购房的利率、税收等各种成本也相应下调后,房产的内在价值提升可能会高于利率税收等成本支出,房价或会重新回涨。

  限购令发威

  迹象:房价拐点加深

  限购令在促使楼价下跌过程中明显起到主力作用。限购最严格的一线城市,平均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0.38%,而下调幅度超过0.4%的温州、南京等15个城市中,除九江、岳阳外全部为限购城市。

  “这是继10月全国城市房价拐点出现以后,城市房价拐点加深的表现。”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未来调控政策将继续呈收紧趋势,今年房价可能会下调10%-20%,成交量可能下调5%左右,而库存消耗成为目前处于调控周期下的房企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及二三线房企的最大难题。

  易居中国高级分析师薛建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房价出现下跌,促使价格回归理性。

  “有些经济增长速度较慢的城市房价下跌将比较厉害,他们会通过提高普通商品房标准和提高公积金限额等手段来降低购房成本。预期过年之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频率会更高,房贷利率会重新出现打折,而且到第一季度末后利率也可能会下调。全国房价在一二季度仍将会呈下跌之势。”薛建雄表示。

  高房价预测

  争议:第四季度楼市回暖?

  楼市还要跌多久?有迹象表明,龙头房企最近开始斥资百亿拿地。有分析认为,拿地就意味着政府和开发商在房价和地价的底部上已经找到共识,房价离底部不远了。

  但张大伟不这么看。他预期,在未来6-12个月内房价还可能有10%至20%的下调,全国楼市成交量将继续延续跌势,而2012年的楼市温度甚至会低于2011年。

  薛建雄则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到了第二、第三季度,随着银行放松信贷促使经济增速重新提升,而购房的利率、税收等各种成本也相应下调后,房产的内在价值提升可能会高于利率税收等成本支出,那个时候房价就会重新回涨。

  “未来的10-15年内,中国经济和城市化仍将高速推进,仅这两点就会为住房市场提供巨大的新增需求体量和需求能量,所以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政府也就会继续保持对房地产调控,高房价和政策的严厉调控都将是长期趋势。”薛建雄对记者指出。

  薛建雄认为,楼市有泡沫,但不足为惧。“这些泡沫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中国工业化和服务业升级都非常快,这些存在的泡沫都可能通过几年的发展来化解。”薛建雄表示,“从全国来看,国家已经通过扩大高铁、高速、机场、水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对冲房地产业回落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从地方来说,通过保障房建设和吸引产业升级服务业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张灯结彩迎龙年
呼伦贝尔出现零下4...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首届中国·阿尔山国际摄影节掠影
选购春联过新年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