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在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按期开工、质量可靠、如期建成的同时,把确保公平分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按照保障基本、公正程序、公开过程的原则,科学确定保障范围,规范和阳光操作,切实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2012年2月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障性住房,是党和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和发展工程,也是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并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群众十分拥护,社会高度关注。保障房建设,质量是“生命线”;而进入分配环节后,“公平分配”又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还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因此,李克强副总理特别强调,要牢牢把好公平分配这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这既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对民生事业、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公开公平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千家万户温暖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上,更加需要公开公平公正分配,才能真正实现“居者有其所”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均等、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甚至有的还将保障性住房变成了一些享有特权的人的变相福利,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中低收入群体却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但严重干扰了社会和市场秩序,群众更是怨声载道,甚至引发很多不稳定因素。只有做到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防止不符合条件者侵占保障房资源,才能实现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初衷。同时,必须坚决查处骗购骗租、变相福利分房、以次充好、质量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等问题,让违法违规者付出高代价,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了,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委政府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考验,更是政府的良知。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关系到公平正义,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就是政府的良知。也就是说,通过财政和税收,更加照顾困难群体。因为从整个社会来讲,中低收入的占大多数。我们国家低收入的大约两亿七千万,困难群体大约有一个亿,这些都是应该我们关注的。关注了困难群体,也就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反之,极易造成分配上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公平,也失去了一个党委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自然也就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有很大的危险性。
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最核心和重点的就是社会保障。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2012年两会调查中,2012年房价走势如何?您是否享受到社会保障?吃得放心吗?是否感觉到社会的进步和暖度?等等这些,成为网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社会保障占据首位,这充分说明了群众迫切期盼社会保障上的“公平分配”。因此,李克强副总理提出的牢牢把好公平分配这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既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做的大事要事,更是对民生期盼的一种直接回应,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善举。
当然,“公平分配”不是开个会、发个文就能真正实现的。它需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始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理念,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真正正将相关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落到实处,不打折、不偷懒、不惰政,严把关、强管理,才能真正将这一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将温暖送到到每一个需要关心的老百姓的心坎上,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