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留守儿童屡遭性侵犯 加强校园预防管理迫在眉睫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3 17:0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最近正值全国中小学春季开学前夕,不少孩子都在家长的带领下欢欢喜喜地购买新文具,准备开学。然而安徽霍山小学生范某的父亲却笼罩在悲愤和无助的情绪中——他的女儿自2010年10月以来,被其班主任张某多次以补课为名实施猥亵。经司法鉴定,范某因多次遭到猥亵而诱发精神分裂。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案,在2011年,仅安徽就发生多起老师性侵学童的案件。专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安全教育不足、部分教师师德缺失,是导致这类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校园性侵害预防管理迫在眉睫。

   农村小学频发教师性侵女学童案

  记者从安徽省多地教育和司法部门了解到,仅在2011年全年,这个省农村小学就发生了至少6起教师猥亵学生案件。2011年7月,寿县丰庄镇魏庙小学教师谢广圣因猥亵、强奸女学生被逮捕。公安机关初步查明,从2006至2011年,谢广圣在教室讲台上趁学生问作业或学生去办公室交作业时,多次对16名女生进行猥亵。还强奸了当时上四年级的女生陈某。他哄骗她们不告诉家长,并用语言威胁女生。

  2011年7月,望江县长岭镇南台小学教师杨某猥亵一名7岁的女学生,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初步查明,从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间,嫌疑人杨某所带的一个班上有8个孩子被其猥亵,年龄都在七八岁。

  2011年10月,太和县桑营镇桑营小学校长唐飞和副校长唐廷献,分别对该校一名13岁女童实施多次猥亵,目前已经被批准逮捕。

  在2011年1月,长丰县一教师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猥亵数十名小学女生,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8 (小标题)师德沦丧、监护缺失酿悲剧

  记者调查了解到,校园猥亵案大多发生在农村小学,这些教师师德败坏,他们利用孩子年幼无知,采取恐吓、引诱、哄骗等方式,对女学童实施性侵害。

  基层教育部门和司法机关分析认为,这类案件频发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师德丧失和校园内部监管不力;二是对留守儿童监护缺失;三是农村女童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南台小学校园猥亵案发生后,望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应和反思说:“农村小学教师少,相互之间缺乏监督,由于地处偏远,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也不够,这导致师德沦丧的教师得以胆大妄为。”

  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晓军认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不少人法制意识不强,道德滑坡。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业务方面,鲜有法制和道德方面的培训和考察,而农村中小学对于学生的性教育几乎是空白。”

   加强校园性侵害预防迫在眉睫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教师性侵学生案件的发生已经引起基层相关部门的震惊和重视。寿县教育部门已经出台规定,老师不允许单独找学生谈话或在课后单独接触学生,并且对全县教师进行师德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的培训。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桑青松说:“教书育人德为先。一个教师的人格和心理不健康,就等于是一颗定时炸弹。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情感支持,对很多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就是老师,因此对于教师的师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考察远比业务能力重要。”他还提出,在家庭监督缺失的情况下,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监护义务,加强对留守女童的保护。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孔维钊说:“在我们代理的儿童性侵案件中,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少年儿童性保护知识的普及已经刻不容缓。许多国家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进行性保护教育,如告诉女童身体有些部位只有妈妈能碰触等。”

  孔维钊认为,在当前教师性侵儿童案件频发的背景下,需要加大司法惩处力度。(记者王圣志、鲍晓菁)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严格养护列车 保障...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正月里来读书忙
节后返程高峰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