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速公路拖车漫天要价,私人清障公司谁来监管?
内蒙古新闻网  12-02-13 10:0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2009年年底,为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现状,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高路公司)所辖高速公路清障车一律实行免费清障。然而,近日有车主向本报反映:一些私人清障救援公司在高速公路上拖车漫天要价,而且还不开具发票。日前,记者对高速公路上的高价拖车现象进行了调查采访。

  车主:8公里拖车费1900元

  驾车前往包头市办事,不料遭遇交通事故。更让车主巴女士郁闷的是,事故地点距离停车场仅8公里左右,清障救援公司竟然收取了1900元的拖车费。2月6日,呼和浩特市读者巴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这段遭遇。

  1月8日11时40分左右,巴女士驾车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前往包头市,行驶至京藏高速公路576公里处(萨拉齐镇附近)时不慎撞上高速公路护栏,造成单方交通事故。随后,巴女士拨打12122高速服务热线报警求救。

  十几分钟后,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察素齐大队两名交警和两名路政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了勘查。勘查中,一辆闪着警灯、车身贴有“清障车”标识的清障救援车辆来到事故现场,随后将她的小轿车拖走了。

  随后,现场勘查事故的交警告诉巴女士“先到察素齐高速交警大队办理《车辆事故认定书》和《放车通知单》,然后就能将汽车取走了”。巴女士对交警和拖车司机人性化的服务心存感激。这期间,巴女士的家属特先生和朋友也从呼和浩特市赶到了萨拉齐镇并且开始办理取车手续。特先生先到距离萨拉齐镇50公里处的察素齐高速交警大队办理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和《放车通知单》,然后又返回萨拉齐镇高速公路路政中队办理了相关手续。

  然而,特先生在取车时却愣住了。汽车停放在萨拉齐镇一处空旷的院子里,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那辆清障车属于“包头市畅通清障救援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私人拖车公司,取车需要交2000元拖车费。特先生随后跟该公司的负责人焦俊国通了电话,焦俊国在电话中表示可以优惠100元,收取1900元。当天晚上20时左右,特先生提出需要将轿车拖到呼和浩特市,工作人员表示还得交2000元拖车费。特先生随后再次跟焦俊国通了电话再三讲价,对方同意收取1600元拖车费。特先生交费时要求工作人员开具发票,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发票,想要发票还得跟焦俊国协商。最终,焦俊国让工作人员开了两张“白条收据”。

  1月9日,特先生再次给焦俊国打电话要求对方开具发票,焦俊国表示1900元拖车费可以开具发票,但是1600元拖车费不能开具发票。

  清障公司:轿车收费一律2000元

  采访中,特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两张“白条收据”。记者看到,两张收据都写有“收条”字样,内容分别是拖车费1900元、拖至呼和浩特市1600元,签字日期是2012年1月8日,签字人只写了一个“王”字,没有加盖任何公章。

  2月9日,记者乘车赶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进行采访。行驶到京藏高速公路576公里处时,记者记下了里程数,到达包头市畅通清障救援有限公司的停车场门口时,里程数显示为8.3公里。

  记者看到,停车场大门上没有悬挂任何牌照,只是大门一侧写有“停车、清障、救援”的字样。进入停车场,院内停放着几十辆轿车和货车。见到有人进入停车场,一名工作人员从门卫室出来拦住记者:“你有啥事?拖车吗?”“恩。”“那进屋说吧!”

  门卫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显示该公司名称为“包头市畅通清障救援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焦俊国,经营范围是道路清障救援服务、汽车美容装饰、停车,核发机关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工商局,核发日期是2008年12月17日。

  交谈中,这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高速路上把车拖到停车场,不管距离是10公里还是8公里,小轿车都收取2000元拖车费。汽车放在停车场,停车费50元/天,如果从外面找清障车辆从停车场拖走,需要缴纳200元的进场费。”

  记者询问能否开具发票,姓王的工作人员表示,开具发票需要车主自己跟老板沟通,他只负责收取拖车费。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呼和浩特市将投用...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寒意未退桃花开放
节后返程高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