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当记者来到扎赉特旗胡尔勒镇白晓峰开的汽车修理部时,这个23岁的小伙子正在修理部的车间里忙着检修部件,平时说话有些腼腆的他,一旦拿起工具身上就展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外出务工挣票子,借地学习换脑子,回乡创业建厂子’这就是我在长春培训后,最大的愿望,现在我一直在努力实现着。”白晓峰,2009年由扎旗劳务输出部门统一组织在长春市吉航汽修学校培训一年,毕业后在他又在当地做了半年多的学徒,这期间,他刻苦钻研,学了一身好技术。2010年末,在父母的支持下,白晓峰在家门口开起了自己的汽车修理部,当上小老板,由于技术好、价钱公道,开业一年多来,生意很是红火,不少胡尔勒镇周边的群众都到他店里修车,成了胡尔勒镇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典型。
近年来,扎赉特旗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旗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建设、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工作,实现了有规模、多层次、重特色,数质并举。2011年,扎旗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得人口及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农村牧区就业结构的一大亮点工程,让许许多多务工人员的春节,充满了合家团圆的欢乐和增加收入的喜悦。
截止2011年底,扎旗共组织劳务输出60723人次,其中,北部地区输出21776人次;农牧民向城镇转移21623人。巩固和新建劳务输出基地128个,巩固和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142人,组织培训农牧民3.8万人次,其中,培训北部地区农牧民1.5万人次, “订单”培训6538人,全年劳务总收入达到3.2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增收760元。
扎赉特旗在延续以往劳务输出中托亲靠友或自然输出的外出务工方式的同时,扎旗以创新转移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扩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在各地选取在外人脉广、务工经验丰富、又有乡土情怀的务工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拓宽了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渠道。
临近春节,胡尔勒镇满都拉图嘎查的包斯钦图带着给家人买的礼物回家过年了,他今年虽然才30出头,但已有了8年在外务工经历,现在在北京一家活动板房制造公司当上领班,一个月能赚到5千多元钱。
包斯钦图兴奋地对记者说:“我去年春节之后领着三十多个兄弟在北京干了一年,干的都非常好,一个月能挣到4、5千块钱,公司老板也非常认可。”由于包斯钦图带领的外出务工队伍管理严格、技术过硬,在用工企业当中很受欢迎,带出去的小伙子们在外都学了手艺、赚了钱,现在嘎查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信得过他,想跟着他外出务工,脱贫致富。
在扎赉特旗,像包斯钦图这样的劳务经纪人有140余人,正是有了这些在百姓眼中的能人,改变了扎旗过去传统的劳务输出模式,为想出去学技术、开眼界、赚好钱的农牧民搭建了务工平台,目前,全旗通过经纪人引领输出农牧民23608人次,占输出总人数的38.9%。
以往扎旗务工人员外出打工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工种,劳务收入始终不高,“要赚钱、靠手艺”成了许多务工人员的共识,2011年,扎旗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培训基地,不断强化技能培训,以建筑工、电焊工、大货车驾驶员为切入点,努力使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领域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全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今年34岁的白金胜是扎旗阿拉达尔吐苏木图门嘎查的农民,家里有20来亩地,辛苦一年的收成仅够全家人维持温饱,2011年在旗里统一组织下报名参加了赴突泉县的电焊工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毕业后,他和一个小组的14名学员到宁波太平洋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就业。
扎旗在2011年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7期,培训农牧民2977人,培训合格率达98%,就业率88.1%,有512名学员取得职业初级等级证书。目前,扎旗的大货车司机、汽修、计算机、电焊正在逐步形成特色劳务品牌,和建筑工一并成为支撑劳务输出的五大支柱行业。同时,扎旗十分注重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计划的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旗政府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对接、行业协会对接、两地就业局直接对接等多种方式与上海、大连、环渤海、长三角、东北和鄂尔多斯等地用工企业进行对接,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有保障,能学艺,赚到钱。一批批有了技艺傍身的学员信心百倍的登上了远行的客车,踏上了追求梦想的外出就业之路。
在积极推进鼓励“走出去赚钱学技术”的同时,扎旗还十分注重内部消化,就地转移劳动力,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有资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返乡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民就业。
好力保乡五家子村冯金萍,最早的打工之路是从蒙牛公司的一个普通工人做起,由于她善于思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公司领导认可,逐步成为分公司的主管。而她个人也因为出色的业绩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在2008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也是在那一年,她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资建设了奶站,到如今奶站吸纳奶户已有20多户,奶牛60多头,自身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奶业发展。2011年初,冯金萍又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煌佳商贸有限公司,专门做起了劳务输出经营,谈起开公司的初衷,冯金萍笑笑说,家乡人外出打工不容易,看到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心里也感到高兴。
劳务输出,使扎旗广大农牧民走出去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由农民变身工人,由体力型工人提升为技能型人才,有的还在外创办了企业,自己当上了老板,他们在外树立了扎赉特的良好形象,对内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树立了榜样,成为扎旗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推进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稳固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