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活熊取胆引起市场热议 70名人上书反对归真堂上市
内蒙古新闻网  12-02-15 10:34 打印本页 来源: 京华时报  
 

  近日来,“活熊取胆”的归真堂因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上市企业名单上,而招致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力挺其的中国中药协会也被推至风口浪尖,并与亚洲动物基金会(AAF)之间波澜频起。

  昨天,另一家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为“它基金”),已联名毕淑敏、李东生、薛蛮子等众多知名人士正式致函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

   >>最新

   两基金和70名人阻击归真堂

  昨天,它基金向记者发来一份《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吁请函》,其中详细列述了归真堂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理由,并倡议证监会对归真堂的上市申请不予支持及批准。

  据其函件内容陈述,归真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其主营的熊胆业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是不断限制野生动物入药数量,而归真堂却计划通过上市融资,扩大养熊场规模,这显然与国家倡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相悖;二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活熊取胆”的强烈抵制,熊胆行业经营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归真堂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三是归真堂在最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行为。函件称,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工商总局等机构都曾发文,对熊胆粉的应用范围做出要求。但据有关媒体报道,归真堂不顾上述国家规定,擅自出售未获得保健品批号和药品批号的熊胆茶,侵害消费者健康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实属违法。

  据了解,它基金本次致函证监会,获得了包括TCL董事长李东生、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好利来公司总裁罗红、作家毕淑敏、歌手韩红等70余位社会知名人士,及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和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两公益组织联合署名。

  昨天,它基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本次函件是经过证监会信访办接待处递交的,目前尚未得到证监会的正面答复。但无论如何,它基金将继续发起第二轮更为广泛的联署签名活动,希望借此阻止归真堂上市,进而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上呼吁尽早立法取缔备受诟病的活熊取胆业。

  支持方

  熊胆粉目前不可替代

  在此番抵制归真堂上市的诸多方面中,既有亚洲动物基金、它基金等公益组织竞相发力,也有网民通过网络发起的一次次抵制言行;但归真堂亦非全无支持者,中国中药协会就是其铁杆粉丝。尤其是在事件的演进中,双方甚至产生了“针尖对麦芒”式的冲突

  尽管归真堂之名近来市场远播,但其至今都未曾以其公司身份就“活熊取胆”有关的争议发表任何言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于2000年12月18日经民政部(民社登[2000]2号)批准成立的中国中药协会成了其主要支持者。

  日前,在由中国中药协会等主办的“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利用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上,各路专家围绕珍稀药用动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展开讨论,看似是一场普通的行业研讨会,但其最终落点却在于熊胆所特有的药用价值仍不可取代。

  此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人工养殖黑熊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的最佳途径,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黑熊资源。目前成熟的黑熊养殖产业不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了保证,而且医学造瘘能够让黑熊自由地活动、正常地繁殖、健康地生活,使保护和合理利用达到双赢的状态,实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

  而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高学敏则直言,熊胆入药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许多著名的中成药中都有熊胆成分,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是临床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熊胆作为中药广泛使用,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不可取代的问题。社会上认为可有可无的说法、熊胆没有疗效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较于对“活熊取胆”的宽容,中国中药协会对率先发起抵制归真堂上市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则毫不留情。在向媒体公开发出的函件中,中国中药协会称,“受西方利益集团资助的、由英国人创办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假借动物保护名义,长期从事反对我国黑熊养殖及名贵中药企业的宣传”,其目的就是“胁迫我国取缔养熊业,以限制熊胆粉入药、削弱中药竞争力、为西方利益集团垄断中国肝胆用药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据了解,为进一步阐明熊胆粉不可取代性等,中国中药协会将于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而归真堂方面则将择机公开其养熊场,以供媒体等对其经营模式加深了解。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呼和浩特市将投用...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寒意未退桃花开放
节后返程高峰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