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暂住证改居住证 一字之差涉及流动人口利益变迁
内蒙古新闻网  12-02-20 10:14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流动人口何时能享受“同城待遇”

  日前,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居住证政策有望今年出台。与目前采用的暂住证不同,届时,流动人口将可凭借居住证享受相关公共服务,相关部门也可更详实地掌握流动人口的数量、工作等情况。

  “暂”改“居”,这已非首次被提及日程。2009年,北京市就曾探索实施居住证制度,但并无实质性进展。除了称呼发生变化,一字之差的背后涉及大量流动人口的利益变迁。

  “比起名称变化,我相信更让他们在意的是:这一群体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能否得以缓解?手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是否可以在购房、社保、高考、子女入学等核心问题上享受‘同城待遇’?”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张文娟说。

  “户籍制度诞生之初,为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迁往城市,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清晰划分,并建立了包括常住、暂住、迁出、迁入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在内的完整管理制度。这条界线也清晰地划分了两个人群。”南方都市报首席研究员南香红说。

  然而,伴随着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现有户籍政策正在受到极大挑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相较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了逾1.16亿人,增长逾八成。

  “虽然流动人口为多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却迟迟无法享受同城待遇。”张文娟说。

  近年来,不乏学者呼吁:尽快制定户籍改革的时间表。“解决下一代受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对流动人口这一群体而言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他们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推动者,也应当是福利的获得者。”张文娟说。

  在南香红看来,目前常见的户籍改革路线不外乎两种。“其一,取消户籍制度,主动实现人们的平等待遇;其二,将户籍与其背后所代表的福利剥离,间接令公众获得平等福利。”她说。

  然而,真正的同城待遇、福利均等化却绝非“取消”或“剥离”就能简单实现。比如目前,在教育、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仍以户籍人数作为规划财政支出的重要依据。如果将户籍人口改变为常住人口,意味着地方政府将为流动人口增加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

  2011年年底,安徽省铜陵县尝试进行户籍改革:该市不再区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同时将配套进行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12项制度变革。改革的目标是使市民和农民成为等同的称谓。据媒体报道,铜陵市财政为每位“新居民”至少需支出10万元。

  “政策向流动人口倾斜的根本意义,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实惠。要让这一群体获得实惠,地方政府就得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南香红说,“因此,一字之差的背后会发生巨大的利益变化。”

  近年来,一些城市已在试图缩小这道鸿沟。目前,深圳、广州等城市已经实行了居住证制度。获得这类居住证,流动人口即可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在北京市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公租房的供应对象包括“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员”。除此之外,在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方面,户籍限制已基本消除。

  “对北京而言,将暂住证改为居住证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因为这里集中了诸多优质资源,居住证与社会福利挂钩有可能吸引更多人涌入。届时,城市是否能承载并消化新的压力?”南香红说,“既让流动人口获得福利,又要避免人口在短期内急剧膨胀,政府仍需在两难之间平衡。”

  “无论怎样,暂住证改居住证的探索和尝试体现了城市渴望承担责任的想法。不过,成熟的制度出台仍需时日。”张文娟说。(记者骆沙)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呼和浩特市将投用...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堂草原摄影展走进联合国
草原童声 唱响纽约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